昔日小記

圖片發自簡書App
收拾柜子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一個綠皮本子,是復讀那年遺留下來的,到現在已經四年多了,本子被保留的很好,封面依舊嶄新。我好奇翻開來看,多是一些當時砥礪自己的文字,也有當時的自己對教育對未來的一些觀點看法,于是心血來潮的摘取了其中一部分敲在了下面,至于剩下的一部分則是因為尺度偏大羞恥難當以及觀點過于偏激有失妥當而選擇性的略過。

1、一直一來,我都曲解了一個問題,學習不應該是一件痛苦的,被動的,在不情愿的情況下堅持乃至煎熬的事情,真正的學習應該是積極主動自覺,每天都在亢奮與充實中離夢想更近一步,這是一件快樂而又充滿意義的事情。

2、必須先有量的改變,才會有質的蛻變。

3、有的時候,連我都想看看那個整天無所事事,打死都不愿學習的自己,會不會為了那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去破釜沉舟,拼命向上。

4、人最怕的是放棄,是失去信心,這世上根本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5、堅持又放棄的人尤為可悲。

6、困難讓強者更強。

7、有黑暗,就有光明,但黑暗是短暫的,光明則是永恒的。

8、離成功最近的方法是行動,世上最高貴的品質是堅持。

9、生命的某些時候,你必須挑戰偉大。

10、什么時候開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開始了就別停下。

11、夢想是安全的,夢行則充滿險阻,別以為將夢想逐步實現時周圍會想起熱烈掌聲,事實是你開始面對他人的冷遇,質疑,誤解和批評,但總要咬緊牙關度過難關,只有在你實現夢想的那一刻,才會像海水拍打在礁石上,激起令人贊嘆的浪花。

12、當你想獲取某件東西時,就必須犧牲一些其它的東西,重要的是犧牲是否值得。

13、壓抑,低沉,失望,痛苦,煎熬,折磨......種種的一切負面情緒無一不在證明我正在和命運抗爭。

14、仔細想來,那確實是件很酷的事,值得拼盡全力的去付出。

15、要成為方圓一萬米內最厲害的人。

16、十八年前,我以一抵億成為跑在最前面的精子,那時起就注定我生而不凡。

17、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現的價值。

18、發光不是太陽的專利。

19、只有時刻努力,不停向前才是最明智的選擇也是最對得起自己的行為。

20、在他人眼里,我只是一粒沙子,但在我眼里,他們連沙子都不如,只是沉在垃圾箱底部早已腐爛變質的垃圾而已。

2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2、你對理想的渴望程度,決定了你將來人生能夠達到的高度。

23、i must try my best

24、人一切的煩惱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25、人生要是沒有一段想起來就熱淚盈眶的奮斗史,那就真是白活了。

26、考個第一,應該是件很酷的事情。

27、失敗只是提醒你該努力了。

28、不愿流汗的人,遲早會流淚。

29、加油,畢竟這么帥。

30、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是在知道如何才能成功的前提下竟讓失敗了。

31、單從分數本身來講,它的高低并不能代表什么,沒有任何意義,然而不幸的事,大學的優劣程度與分數的高低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才是我努力學習的最大動力,你必須要和某些傻逼區分開來。

32、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人是不值得同情的。

33、已經失敗一次過了,難道還想有第二次?

34、死亡進行時......

35、你要自甘墮落,就他媽的誰也別怪。

36、哪一種更為痛苦,失敗還是遺憾?

37、那 就 來 啊 。

38、小藍,我想你了,真的很想,我現在覺得每一刻都孤單無助。

39、那些聲稱被應試教育毀了的人不應試也會自毀,那些天天嘮叨在這個體制下無法制作出偉大作品的人,去了瑞士也一樣找不到靈魂的自由,大家身處同一個時代,卻找出不同的借口。

40、生活就是這樣,作為武俠劇主角的你可能在偶像劇里連個配角都輪不上。

41、現代教育好比一根粗糙的長繩,直至云端,許多人拼命不顧一切的向上攀巖,渴望到達頂峰,然而卻也正是這根長繩束縛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捆綁住了他們同樣可以達到云端的翅膀,可悲的是許多人無法意識到這一點。

42、上了這么多年的學,不敢說閱師無數,但各種各樣的老師也見過不少,唯一印象深刻的恐怕只有蒼老師了,在躁動的青春期里也是她教會我的東西最多。

43、一個老師如果能夠單純的憑借成績去定義一個學生的未來好壞,那他也不至于淪落到當老師的地步。

44、那些別人口中的所謂成功人士,無非是用苦逼的三年青春換一張通知書,再用四年的時光去荒廢和遺忘自己唯一的做題能力,然后靠著文憑去公司上班,接著為了娶妻生子而買房買車,等到孩子長大后再告訴他辛苦高中三年就可以像自己一樣擁有燦爛的未來。

......

......

......

重看當初的文字,其中的很多的言論觀點都有失妥當甚至過分偏激,但無論如何,即便是在我成績最差的那個階段,我都依然算作一個努力上進的人,雖然我一向以差生自居,但不可否認,如果有機會或者說有能力的話,我還是更愿意做一名優秀學生,只是在那樣的一個叛逆不羈的年齡里,在那樣一個過度張揚又過度敏感的年紀里,對當時的我來說平凡和平庸一樣可恥,毫無區別,要么就做到最好,否則就要成為最差,如果沒辦法得到他人的認可,起碼要得到他人的關注。

現在四年過去了,我開始質疑當初的自己,這就側面證明了我正在一點一點的改變,不再過分的追求所謂的對與錯,因為漸漸明白人生之中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對與錯,并且每個人對對與錯的理解也都截然不同。不再總是急于表現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并且對別人的觀點看法嗤之以鼻,不再在心里嘲笑別人是教育制度之下產生的畸形兒一群沒有思想的流水線產物,不再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幾年前的自己總以為自己懂得很多,直到后來發現事實根本不是如此,那些道聽途說的人生哲理如果沒有自己身體力行的實踐感悟是永遠不會被自己所用,就像我很早之前讀過楊絳先生的一段文字“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以前認為自己懂得這句話的含義,現在想來真是可笑,笑自己幼稚,笑自己不自量力,笑當時自己的膚淺和流于表面。

現在的我很少會再看一些人生哲理更不會輕易相信一些所謂的真理,這倒不是因為悲觀,而是慢慢地明白了生命只是一個過程,把握好當下才是結果這句話的含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