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知要等到什么時候,我們才能在慌亂的世事中處變不驚?嗯,也許等我讀過足夠多的書吧。
? ? 我打小就是家長口中“三分鐘熱度”的人,做什么都是“知難而退”,唯有讀書是我堅持的最久的一件事。有一次與恩師聊天,說起讀書這件事,聽到恩師對于閱讀一如既往地看重,不由感慨一句:我很慶幸,這么多年從未缺過枕邊書。
? ?
? ? 我是真喜歡讀書,不分種類,不挑內容,看到什么讀什么。對書籍有印象,始于爺爺放在樓梯口老舊箱子里的一些古書,內容早已忘了,大概是書的年代久遠了些,只記得紙張泛黃,字跡是好看的楷體毛筆字,我那時候年紀小,不懂文章,只是極力去分辨自己識得哪些字,然后興沖沖地把這些字抄下來。
? ?
? ? 我出生時身體瘦弱,比同齡的孩子長得矮小些,不擅于勞動,家里的長輩總說:“這孩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得好好讀書,不然將來怎么辦?”在家鄉(xiāng)話里,學習和閱讀書籍是一個意思。我大概是聽多了長輩們的話,總覺得自己要讀很多很多的書,認識很多很多的字才行,不然長大了是沒辦法生存下去的。等長大曉事了以后,總覺得像自己這樣愚笨,身無所長,不討人喜歡的女孩子更得讀書了,只能在閱讀中找一找存在感。
? ?
? ? 時間一久,閱讀便成了習慣。詩歌、散文、小說……手邊有什么便讀什么。到現在還記得,《紅與黑》是我讀完的第一本世界名著,初中,一整個學期異常興奮地抱著數學課本往數學老師宿舍沖,借著一群人請老師講題的“東風”,默默地縮在書架前看完了整本,要知道,我是命里缺數學的人啊。上了高中,理化生課上偷看點小說那是家常便飯,更不用說熄燈后點個手電筒在被窩里看書了。
? ?
? ? 一晃好多年過去了,日記本、摘抄本、隨筆……大大小小、五顏六色、各種形狀的本子攢了十多二十幾本。累的時候,想放棄某件事的時候,著急的時候,心慌意亂的時候……當我找不到安全感的那些時刻,我就翻著這些本子,去看自己曾經熱忱汲取的“養(yǎng)分”,仿佛能填滿我生命中所有的空白。
? ?
? ? 最難過的那段歲月,我讀了近二十本書。我承認,我是遁世的,那時候每天什么都不想,吃飯、睡覺、讀書,以為一切煩惱都可以漸漸四散,雖然事實并非如此,但我依然感謝陪伴我走過艱難年月的書本,在埋怨時給我以豁達,在孤寂時給我以安慰,在消沉時給我以信念,在兵荒馬亂時給我以平靜。
?
? ? “若有詩書藏在心,時光從不敗美人”,今晚我讀到這句話,喜不自勝。我熱愛“閱讀”這件事,但我做的還遠遠不夠好,還沒到達“詩書藏在心”的境界,當然也就更算不上“時光不敗美人”了。我之所以還在堅持閱讀,是因為想在不安的塵世中行走得從容一些,是因為想要打磨自己浮躁的心性,是因為想在一個人的時候有事可做,無需打攪別人。當然,不排除想從書中窺探寫作者秘密的“歪心思”。
? ? 這世間從來容不得人與之講理,它的規(guī)則便是鐵律,更改不得。我是鼠目寸光之人,從不妄圖改變除己身之外的一切,所以我這么不舍得放棄閱讀,無論怎樣都要守住讀書這個習慣,是在努力地不被世界所改變。無論我做錯什么,恐懼什么,都能從攤開的書本中找到慰藉和心安。
? ?
? ? 我是書蟲,每一個有書可讀的日子都不算太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