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習趨勢、應對策略、企業實操三方面,本文分享了“人工智能時代的企業學習與發展”這個話題。本文長約3000字,閱讀需要5分鐘,希望讓你非常有收獲。
?演講者|何義情(百度在線學習平臺負責人 前IBM全球前沿學習中心大中華區團隊負責人、IBM GMU首席學習架構師)
本文為百度度學堂負責人何義情在“智能化學習”主題沙龍上發表演講的,部分內容有刪減修改。
We are stil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beginning
??
Beginning of the networked society
信息可以從貴族、職業精英傳播到每一個人
大家看這幅圖像什么?網,我們這么多年都在結一張網,信息的結構,信息是靠等級來傳播的,中世紀的時候只有在高層次的精英階層的擁有信息,工業化生產變為職業化的場所才有信息,網絡社會信息如今突發猛進。
信息能力的演進,改變我們的結構
網絡真的讓社會更民主了嗎?網絡加速了社會階層的裂變,裂變為兩類:網絡上的、網絡下的,即被連接和未被鏈接的。網絡賦予我們獲得信息的能力,反過來改變的是我們的結構,過去封鎖信息很容易,如今全部都在社交網絡上很難,特朗普、美聯社媒體都在twitter上。就像科幻電影蟲族作戰,一個點發生變化全部都變化,不需要前線傳遞信息,所以結構的改變會影響一切。
編者按:信息還是在按照等級傳播吧?只不過網絡時代,這個速度變得極其快,渠道變得極其豐富。關于網絡是不是讓社會更加民主,這個可以用吳軍(《浪潮之巔》、得到專欄《硅谷來信》作者)在混沌研習社的分享提到的二個問題來分析:1.計算機會控制人的自由意志嗎?2.人有自由意志嗎?吳軍說:整個城市就是個超級智能,誰控制了這個機器,誰就控制了你。你買淘寶、天貓推薦的商品的時候,你接受了這個機器給你的美、合適的概念和意識,而背后是馬云、劉強東的控制。
Beginning of new humanity
擁有一切信息
人類1.0到人類2.0,人和芯片結合,成為新的復合人,一個芯片鏈接人和整個世界。現有的腦機接口已經可以給盲人植入芯片感知看到世界。我們會通過一個芯片鏈接到互聯網,而整個網絡會形成一個超級有機體。
人類2.0成為神人
超級有機體,不是生命,但是比所有的人和生命都要牛。人們還有意識嗎?意識能給我們多大進步大家都不清楚,但是他的智能是任何一個人都達不到的,讓一個如此牛的有機體成為自己的仆人,我們是什么?或許就像未來簡史提到的神族。但是那個時候的問題就是我們的意義是什么?
未來能力要求只有一個——問出來你需要什么
任何需求只需要簡單粗暴的問出你的問題,就會有一個超級智能告訴你的答案。人們可以通過冥想、修行,詢問自己的內心。未來只要有能力問出那個問題即可。就是你需要什么?
編者按:那個時候我們的意義是什么?這之前還有一個問題:現在我們的意義是什么?小編認為我們如果有意義,那肯定應該是一個始終不變的吧。那就是探索發現新事物及背后的原理本質?為的是一種經歷和體驗。其實有一個問題:超級有機體會被人一直控制嗎?自我意識是怎么產生的?包括如下幾個子問題:1.人的認知和學習是怎么樣進行的。2.人的思考是如何進行的。3.機器會不會產生意識可能的方式是什么樣的
科普:
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有時也稱作“大腦端口”direct neural interface或者“腦機融合感知?”brain-machine interface,它是在人或動物腦(或者腦細胞的培養物)與外部設備間建立的直接連接通路。在單向腦機接口的情況下,計算機或者接受腦傳來的命令,或者發送信號到腦(例如視頻重建),但不能同時發送和接收信號。而雙向腦機接口允許腦和外部設備間的雙向信息交換。
Beginning of future organization
?企業是工業時代的產物,自組織是網絡時代的趨勢
舊的企業是在建立在工業企業組織定義的,追求絕對的權利的控制,要把競爭對手干掉,因為現實世界的資源是匱乏的。
現在競爭是要聯系更多的人建立全新生態
新的市場空間,不是要把競爭對手干掉,而是要聯系更多的人建立一個全新 的生態。因為在虛擬世界的資源是充分富足的。這就是自組織的方式。已經沒有企業了,只有平臺加個人。哈佛商業評論提到的:舊的企業是在建立在工業企業組織定義的,但是新大陸在升起,他的底層規則沒有人定義過。在舊大陸上做任何事情都是在打補丁。船必然會沉的。
編者按:聯想到李善友在混沌研習社中“顛覆式創新”的演講,進入新的價值曲線,用新技術/產品連接滿足更多更基礎的個人的需求(不同于低端顛覆),隨著技術和性能的提升最終滿足了高端高標準需求,顛覆掉原有行業的巨頭。如:小型機顛覆大型機,PC顛覆小型機,手機顛覆PC。而平臺加個人的方式是建立新的價值網,同顛覆式創新也不同,不是商業本身從另外一個維度:組織,對原有企業組織進行的顛覆。
三劑藥方
?
無邊界大學
將整個互聯網打包進你的大學。
連同視頻、微學習、微專業整個接入大學。如網站:coursera/itunes u/edx degree.com等,以往會面臨一個問題:怎么樣甄選呢?答案是不甄選,整個互聯網打包進入企業大學,所謂的企業大學必然會死。
編者按:搜索引擎最初不就在做這個事情嗎?現在信息的發展階段是:門戶-搜索-個性化推薦 的后者階段,今日頭條在做資訊的機器推薦,微信等在做的朋友、信息流推薦。的確每個人都在學習,但是企業大學必然無法完成這一項工作,而且也不必要完成,本身企業大學核心的價值也就是在于業務知識經驗的沉淀,隨著未來商業組織的形式演變,企業組織大學的確需要也必須把這些接入進來,但是核心應該是連接這個學員用戶,通過他授權訪問他在各大平臺的學習數據,進而幫他進行學習推薦。
終生學習者
元學習能力 Meta Learning
要不斷的升維,不要設計一個學習項目而是給學習者學習能力,讓他能夠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社群、平臺。
技能認證 Credentialing
慕課網這些網站課程很好老師很好,怎么給大家證明?大家是有現實需要的,需要背書找工作之類。
所以這也是學習產品的一個機會。產出勛章、證書,鏈接到LinkedIn上,背后是誰授予了什么課程。他就是一個公眾的profile在社交媒體上共享。你的用戶、員工會感激你,給他們背書的機會。
量化自我 Qualified Self
量化你上完了課程,結果如何,成績量化。《未來學習者》從deap attention 到hyper attention。
編者按:學習產品要幫助他建立連接,量化學習目標結果,展示學習履歷。背書的演化是由機構認證變為自媒體自認證,最初通過背書機構認證是學校學完的學位證、政府機構授權的職務、出版社出版圖書、權威媒體的視聽作品。而現在是通過媒體平臺的自認證: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微博、頭條、微信、知乎、直播產品),進行自我運營,面向用戶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企業大學要努力做的也是如此,由官方認證變為學員面向用戶自我經營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而我們要提供的就是這樣的平臺:提供自產出、展示個人履歷的功能。
學習技術創新
一場學習的完美風暴
未來會是體驗式的讓你在場景下充分體會感受被蹂躪,可能是VRAR。同時他一定是分布式的萬物互聯,隨處學習甚至在衛生間也可以。
學習即連接,學習及體驗、學習即生產,學習即價值。
編者按:隨著硬件的發展,分布式互聯,連接任何一個人,隨處體驗式學習
Q&A
Q1.百度的做法是什么?
對企業學習平臺-百度的重點是智能化,要做很多事情,把學習和只是場景打通,學習即工作,工作及學習。學完之后就會拋出一問題,有人會回答,其實就是知識的產銷者。自適應學習,前提是要埋點,有大量的數據,有記錄量化,才能建立數據模型,在顆粒度上產生了這是誰在什么時間學習了什么產生了什么。當然也有游戲化、利用社交推薦,用社交數據,有反饋的去給每個人學習。眾人眾生態,千人千面。
Q2領導想建立自己的大學,數據安全,自己品牌。兩者之間如何過渡,矛盾如何權衡?
企業是在建立,但真正的用戶是員工。企業在舊大陸上,員工大部分人都在學習但是他就是不在你這里學習,關鍵是,用什么來留住用戶讓他成為你的平臺的終身學習。
編者按:在組織演化為平臺+個人的趨勢下,企業大學應該做的是為其提供這樣一個:自運營、自展示的平臺。自運營功能模塊中接入盡可能多的他需要的學習資源:視聽資料、社群、人,自展示以合理的方式幫助其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而面向B端企業大學的創業企業應該有兩個不錯的方向:1.功能方向:搭建這樣一個功能平臺,讓企業去使用運營。2.內容方向:建立一個分析業務、匹配學習內容資源的數學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