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辭》有云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以言者尚其辭
以動者尚其變
以制器者尚其象
以卜筮者尚其占
這是孔子總結的《易經》包含的圣人之道
子言者尚其辭
研究和學習理論之人崇尚其中的卦辭爻辭
這便是易理這一派系的圣道
包括了孔孟 朱熹等理學家
他們將《易經》尊為群經之首
況且作為選賢任能的標準教科書
影響了中國兩千年的文明
不可謂不深遠
趙普尚能半部論語治天下
精通《易》理之人自然能治國
以動者尚其變
行動和做事之人崇尚《易》變化之道
所謂不易 簡易 變易
正是變化之根本之道
比如我們所謂的變卦一詞
便來源于《易》
像梅花易數和六爻中都將某卦的變卦作為結果
同時對錯綜復雜卦進行分析
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分析一件事情
最終定能將此事做好
以制器者尚其象
《易》不僅停留在理論層面
更重要的是讓百姓咸用
此謂之神
中國太多的東西是從易而來
比如日常所有的筷子
就是利用一陰一陽
合者為陰 開者為陽
可以夾萬物
而西方的刀叉就因為全是陽
無法達到筷子一般的靈活
比如吃面條時就不方便
那些匠人們都懂得利用易來指導
不管是中國做木工的魯班
還是日本做天婦羅的早乙女哲哉
抑或扁鵲 張仲景等名家醫生
無不利用易之道指導實踐
以卜筮者尚其占
中國的漢字非常的奇妙
比如占這個字
是由卜和口組成
卜則由丨(念GUN三聲)和、組成
丨指天道 而那、則是預測天道的龜殼紋理
所以卜就是預測天之道
下面的口就是講出來
所以占就是將天道通過一定方式找到規律并講給大家
而古代先賢已經有了許多方法進行占卜之數
比如大衍之術 梅花易數 六爻 奇門遁甲等
都是占卜之法
正是基于《易》之四圣道
才得出以下結論: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
將有行也
問焉而以言
其受命也如響
無有遠近幽深
遂知來物
非天下之至精
其孰能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