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堯生在一個三線小城市,父母早年間趕上國內的創業大潮,算是攢了點小錢,家境還算得上體面。父親早年間有段失敗的婚姻所以便有了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姐姐,母親則只有那么一個寶貝女兒。還算的是備受寵愛吧...... 長到十八歲小堯執意想要出國去看看,父親極力反對,母親雖不舍得卻也同意。“小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沒什么壞處。”母親說。小堯長這么大也是第一次出國,自己辦護照,自己選學校,自己考試,自己辦簽證。 母親就唯獨參與了給學費,父親么則生了大氣,不予理會。父親年紀微長母親些,年紀上去以后,脾氣也開始古怪了起來,平生不識得幾個大字,卻被他創下些基業。最是不耐煩讀書人,讀書無用論的頭號先驅者。十八歲生日剛過完,小堯便肚子一人踏上了出國念書的征途,讀完將近四年,四年間母親倒是日日微信視頻,父親不會用微信,只會打電話,只是這幾年父親的電話一只手也數的過來。小尭變也無心再打回去,就那樣吧,反正聯系母親也是一樣的。
2.畢業了,也是要想想是回國還是繼續待在那。小尭想畢竟父母老來得子,還是回去伴在左右的好。這么想著便回了國,小尭性子要強,讀書時一有空就去打工自己賺生活費,花自己的錢倒也舒服。剛回來沒有半個月就找了個對口的工作上班去了 ,上班的地方城市B離家也有近一個小時的車程,來回不便就住在了城市B。剛出社會難免磕磕碰碰,性子倔強的人初入職場總是要吃虧些,再加上家中雜事,上了半年多就回來了。小城市的尷尬或許生在大城市的人并不懂,小尭的專業不算大眾,三四線城市根本沒有對口工作,再加上出國念書在這種地方并不常見,街坊鄰里也覺得稀奇。閑了一段時間閑話也就多了起來,一個要強倔強的人經不得這些。你不去理會,別人就會在吃飯的點來串個門,有意無意的打探一下你的近況,看似好心,其實人啊巴不得你過得沒她好。漸漸的小尭的心理也發生了變化....
3.
冷靜下想想,小尭還是決定離開家鄉,并不自己的能力有問題,確實資源不在這。但問題和麻煩總是接踵而至,父母親反對,他們希望你按照他們給你計劃好的人生軌跡去生活,25歲結婚,26歲生孩子。找個條件不要太好,真心對你好的人,在他們眼里找對象似乎是一件極其輕松的事情。找一份差不多些的工作,母親則是說的好聽“媽媽不希望你賺多少錢,自己能過下去就行了”? 可是平日里有意無意的會提醒你我花了那么多錢供你讀書,你不爭口氣,你讓我的面子往哪放。這些話沒有那么直白的說過,但是父母嘛總是會用很厲害的方式讓你知道他們這么想。也許是讀書時的精神壓力,導致小尭的精神狀態一直不太好,自己也要強,日益漸下。父親沒讀過書,各類斥責也更直白,一分錢賺不到,吃我的喝我的,憤憤的口氣,小尭又惱又羞。惱的是,親生父母也那么不理解你,何況旁人。羞的是想想也沒錯,二十多歲人吃他們用他們的,在家中被街坊鄰里的笑話。
4.
小尭很傷心,傷心著傷心著,心也涼了……以后的路也許還很長,也許走不長了,人啊有的時候活著也不知道為了什么……那可是父母啊!對啊,即使是父母……不過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