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企業離不開創新。創新是什么咱說不清楚,但做平臺不是創新,申請專利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創新。
創新一定要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問題,要真正解決用戶痛點,小步快跑,快速出擊,不斷試錯,持續改進產品的用戶體驗,才能夠真正做出被用戶所喜愛的產品,才能夠真正讓用戶愿意通過社交媒體給你帶來更多的用戶。
王辣辣通過社群做蘭小花牛肉面和酸辣粉的故事很有料。我們可以認真學習下。
王辣辣投資餐飲,與一般人做事不一樣,換言之,就是先有用戶,再有產品。
故事的發生是這樣的。辣辣做記者的時候在蘭州待過整整一年,后來到香港之后就非常思念蘭州的美食尤其是牛肉面,試圖在家里做蘭州牛肉面發現根本做不出來,直到認識了合伙人楊欣如,他是一個真正的蘭州人,到深圳做工程很多年,攢著資本就是想某天開一個牛肉面館。
辣辣是接近90后的80后,有新的思維,楊有死磕產品的心,所以第一次見面就決定合作了。
但是,辣辣沒有立刻開店,相反,先做粉絲營銷的工作去了。
還沒開店的時候,辣辣就在朋友圈發布,說想開一家牛肉面店,有沒有人愿意一起參與做最初的夢想贊助商,然后就有了后來的蘭小花群。
后來我還征集大家一起命名,一起想slogan,甚至一起找定位,也就是說關于品牌任何一個決定,都是先跟粉絲互動最后才下來,因此有個好處,粉絲非常關注蘭小花的成長,在裝修的過程中,經常有粉絲自己先去店里踩點拍照,看看花花進展到哪里了。
開業時候內測,不是根據周圍的人群,而是從粉絲內部找出100人來做內測的活動,采集意見,加速傳播。這就是先經營粉絲,再經營產品和店鋪。
辣辣的這個思路,就是一開始有一批相對穩定的老顧客,而且與他們之間是因為情感因素,所以他們還會主動帶客人,這對于這種經營餐飲的新人來說,不僅縮短了以前老店的客戶累積階段,更重要是給辣辣及粉絲們帶來巨大的信心。
辣辣的這個營銷之所以會火,是因為先給大家樹立了一個做品牌可以很好玩的印象,其次大家認為參與的過程貢獻自己的智慧也是一種價值體現,另外這個過程也是我自己學習的過程,還幫我連接到有共同興趣價值觀的人群。
后來有人分析,之所以能聚人氣,持續凝聚社群,有三個核心:
1,辣辣是一個90后,本來可以拼顏值,但是辣辣在展露顏值的同時,更多的筆墨是在拼獨立自主拼智慧,這樣的魅力更容易聚人氣。
2,社群的初始人群就是為了一碗正宗的牛肉面,這是我們的共同價值觀,我們因為價值觀而聚集到一起。
3,社群的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在社群的存在感與參與感,很多人還交成志同道合的朋友。
王辣辣酸辣粉只在海外做,海外中餐其實還是一個藍海,在海外很難找到非常正宗又非常有體系的中餐連鎖店,在國內市場上確實有很多酸辣粉和牛肉面,但從用戶角度來看滿足他們需求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說是空白,至少當我想吃蘭小花那樣的牛肉面,國內是找不到的。
比如酸辣粉,我做酸辣粉是在我經常出國旅游之后得出的,中國人在國外待了幾天以后會非常想念中國的食物,尤其會想念口味刺激感很強的地方小吃,而酸辣粉無疑是有代表性的,它不需要格外的說明,但中國人都知道,在吃了幾天當地菜之后,很多中國人看見這三個字都會立刻high起來。
辣辣做清邁店的時候,開業第一個月就引爆了全城,幾乎所有華人傾巢出動,幾乎都要到店里品嘗一下,然后發各種社交媒體做傳播,現在做餐飲一定不能忽視社交媒體,因為餐飲本來就非常具備社交屬性。
其實無論是王辣辣酸辣粉,還是蘭小花牛肉面,都有自己的競爭對手。從廣義的牛肉面,比如臺灣啊,日本啊之類的牛肉面,狹義來說就是蘭州牛肉面這個特定品類。
這個品類有幾個特點,首先是遍布全國各地用戶教育已經基本成熟,有一定的接受度,其次是,做法多數都是對蘭州傳統古法牛肉面的簡單粗暴的模仿,沒有以匠人心態認真琢磨其中的每一個細節,對自身定位偏低。
還有,經營方式也非常傳統,對新的業態環境準備不足,辣辣自己并沒有浸淫餐飲行業,對于傳統餐飲豐富的行業知識,把握并不全面,但是這個也是我們的優勢,我們的團隊可以打破一定行業規矩,結合社群的勢能,做一些看上去不那么傳統的事情,在一個傳統的行業傳統的單品內,做一些不傳統的重構,迅速積累勢能。
比如我們蘭小花內測這兩天,全國各地近百名粉絲趕到現場,我們團隊產品經理對他們進行產品講解,他們也對我們產品提出建議,然后大家一起互動一起玩,他們不再覺得好吃的牛肉面不是只有蒼蠅館子才能吃到,裝修有逼格的漂亮的環境里,也能吃到最香的牛肉最勁道的面,而且還能跟同樣愛面愛牛肉的吃貨們聚在一起,產生新的連接。
傳統有的路子是做產品再接客,但我的打法卻是先社群后產品,即想好了做給誰吃才去做。客戶是參與者,制定者,鏈接者,他們構成了一個孵化器,孵化了王辣辣,孵化了蘭小花他們同樣的獲得正反饋,然后一起成長一起變的越來越好。
牛肉面的面及湯都非常講究,面要選面,和面,揉面,打面,醒面,溜條,拉面,而湯有清湯和濃湯之分,其中清湯比濃湯更顯功力,深知牛肉面的淵源的人都知道,在家里是做不出牛肉面的必須去有講究有傳承的餐館,而牛肉,我們選的是西北的秦川牛肉,這種品種非常珍貴,每次都要提前預定然后從蘭州空運到深圳,以后也將到全國各地,湯里沒有放一粒味精,全部是天然食材熬制。
雖然我們知道怎樣做省事,顧客甚至區別不出來,但我們還是傳承古法,用最笨的辦法,泡血水、撇沫、棒骨敲碎熬油、精選牛肉和幾十種君呈輔佐草本調料,牛肉需要合理搭配,同時需要牛棒骨,肥瘦會講究,還要土生的老母雞、牛肝羊肝,最后丟棄很多原料。
湯的鮮度來自調料和母雞,肥(油質)來自棒骨的骨髓含量,清澈來自火候把控和人員的辛苦“撇沫不丟油”,營養配比由不同性狀的調料來配合,其實,百年傳承絕不僅僅是湯的味道——養生、滋補、物盡其用和君臣輔佐道理都在其中。
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需要更加強大專業的團隊,用來更快更好的復制,還有在標準化與口味之間尋找平衡點。
辣辣理解的互聯網是一種創新,一種顛覆,一種更接近于人的本質的需求的打造產品的方式。
也不是一個行業,而互聯網+也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以互聯互享互動的有效信息為紐帶,將分散的社會生產要素加以整合,創新改變組合更具效率和更有針對性的生產要素最后想說,無論做什么,首先都還是要創造利潤,有能力活下去。
現在很多人都因為看不懂互聯網公司的玩法,看不懂互聯網公司先有用戶,后有產品,先有社群,后有盈利模式,先做勢,后做事,等等互聯網思維的玩法,就覺得互聯網思維是忽悠。
而王辣辣這樣的90后,基本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完全沒有任何包袱,沒有任何成見,他們具備著鮮明的互聯網思維,他們降維到傳統行業,和傳統行業的精英結合起來。基本上可以說是所向披靡,這么玩著做,有時候也許能夠改變一個行業的格局,甚至顛覆一個行業。
其實類似王辣辣這樣的案例還很多,比如,我指導的一個朋友用互聯網+高端保健品的模式,不到1年的時間,玩著做,把一個快倒閉的企業,5個人,每個月做到近百萬的銷量。
比如,小米公司的社群做的也不錯,與辣辣一樣的思維和運作模式。看樣子這個路子是可行的。
學習辣辣的傳統餐飲業加社群模式,對于藝校的招生和培訓,我們該如何思考呢?
利用原有的客戶資源,梳理,進行溝通互動,了解和掌握他們的想法,組建一個主題社群,讓他們參與建設、組織和管理,調動他們的資源,整合資源,這個很重要。
第一步,建一個主題社群,給孩子們帶來什么好處,大家都比較關心的話題。
社群建好了,一定要運營,要投入。
建立自己的魚塘,掌握30%的家長
先在公立學校免費講座,辦培訓班,來引流,然后建群。家委會、班級群,發揮現有資源的力量。
找一個好的老師,選擇一個好的主題,到公立學校免費講座。然后引流建群。公立學校需要公益講座的。比如六個步驟培養孩子好習慣的講座。
目標魚塘是公立學校。講座之前有一個提綱,上面有老師的二維碼。在學校引流,建立精準的家長群。
第二步,運營。
持續一周的語音講座,知識分享,有價值,大家感興趣。話題可以是講座的延續。圍繞招生的主題互動交流,聽取意見,征求建議。
有的人覺得在學校里講家庭教育講座,在群里不好講具體學科所以無法轉化,這樣的人說明你在運營的過程中很少互動,家長的問題無非就是三類:第一、親子關系類的比如孩子不聽話;第二、學習習慣類的比如學習沒興趣,上課不記筆記;第三、學習方法類的,比如苦學無果找不到門路。 所以只要你高頻互動很容易從單純的家庭教育話題導入到學科教育。大家知道為什么餓了么這款APP比美團值錢的多呢?關鍵點就在于餓了么是專業做外賣的,那么多人每天都要在這款app上面點餐,這就叫高頻互動,互聯網的牛逼之處就在于強弱關系的鏈接,如果鏈接是高頻的,那么這個價值鏈就會有無數的交易機會。
第三步,資源共享。
第四步,實施操作。
為什么群建起來卻沒人報名?
這是個最關心的問題。?通過微信群跟家長的高頻互動會給你帶來無數確定性的交易機會,這是我認為目前效果最好的招生手段了!往往很多人死在了黎明前的黑暗,有些校長也建了群,也在互動,結果就是沒人來報名,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了?
?我分析第一個原因在于你的心態,微信群的運營每一步都是在積累信任,當你的信任沒有積累到質變的時候家長是不會做出行動的,這樣就需要你把整個通過微信群的成交過程設計成一條線而不是一個點!這就需要你打造有吸引力的營銷主張,關于如何打造有吸引力的營銷主張,我在騰躍公眾平臺發表的這篇文章里有詳細闡述。
第二個原因就是你必須把線上的家長引流到線下,才能把弱關系逐步轉化成強關系,這就需要你組織線下活動,通過一周的運營組織群線下活動是非常容易的。 組織免費的學習參觀活動,體驗活動,有獎參與活動等等。
第三個原因,就是講課的內容問題。
講什么,怎么講。 講的內容,可以征求家長意見,大家比較關心的內容,容易產生粘性。
至于怎么講?肯定是微信群語音講課的方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么多的微信群,如何能同步講課呢? 在這里我要講個經驗,在大家建立微信群的時候大家首先不要建大群,一個群初期發展最好是100人以內就可以,加入也不需要綁定銀行卡,最重要的是,群太大其實僵尸粉很多,活躍互動的就那么幾個人。
可以把要講的課提前講好,到了晚上八點直接轉發語音就可以了。這樣的好處就是每個課你只用講一遍,然后把語音資源儲存下來,再建新群的時候直接調出來轉發就可以了。 這樣會極大的節約你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因為我們的目標是把本地50%以上的家長引流到我們的群內,徹底永久的解決你的招生問題。
群運營的問題出在哪里?
?1.群內人員混雜,導致大家在群內找不到共同話題,每個人在群內沒有歸屬感,這是導致僵尸群的根本原因,總之就是定位不清晰!
?2.群內人員互動較少,基本屬于中央集權式的,這種情況主要是群內成員相互之間不認識,屬于極弱關系鏈,所以很難互動起來。
3.群內成員相互認識但是話題缺乏持續性,主要原因是你沒有好的運營產品把大家凝聚起來。 總之微信群的運營需要從一開始就要清晰定位,對群成員的屬性分析后分類運營,精準抓住用戶的需求點,通過高頻互動積累信任,最后通過打造有吸引力的主張策劃活動由線上引流到線下進行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