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環境的改變,有一部分人會主動跳出來,去總結經驗,面對挑戰。這部分人不會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因為他們知道,世界在變化,你的舒適區也在變化,如果你不主動去改變,那么你只能被動去適應。
閱讀時的快感會讓人有一種錯覺,認為自己看懂了文章的內容,生活就會自動變得不一樣。但那只是幻覺,如果你回想不出自己當初到底讀到了什么,其實這些文字對你的意義并不大。最終你只會在走過彎路之后才想起來,原來自己讀到類似的提醒。更為殘酷的是可能你一生就再也沒有機會體會到了。
我們只是為了逃避困難而試著說服自己,這件事和我沒關系。僅僅“以為某些觀念于己無關”,就可能讓一個人永遠生活在另外一個“自洽的世界里”。多數情況下,我們沒能做成事情,不是因為不理解它的道理,而是太想要完全理解,最終沒有邁出開始的那一步。
開始的時候,不妨不去考慮有沒有關系,能不能做好。直接去做就好了?有了第一步,你自然就會知道下一步要定什么樣的目標合適了。
許多道理自己知道清楚,但就是不去行動,天天混吃等死,這就是我現在的現狀。比如明明知道英語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重要,甚至有可能會去英國生活,但我也只是想想,而不做出行動,最多也就是學習幾天之后沒了興趣就放棄了。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我就是一個半途而廢的人。
怎么去改變自己的現狀,去迎接改變呢?在舒適區太久的我已經有了些懶散消極。我必須讓英語與我發生重大的關系,讓它變成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果不學好英語,我家人英國后,我可能由于英語差,而就在中國,這樣一個家庭就面臨著離散。我幸福的小窩也就保不住了。所以要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