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爺爺的小菜園(照片拍攝于2016年)
民以食為天,食以農為源,農以地為主。
都說中國農民對土地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爺爺勤勞一生,現如今80歲的他仍然天天下田,農活不輟。是否可以將這理解為一種節儉勤勞的生活習慣?又或是一種對土地的深厚感情?
有人說“土地對于傳統的農民來說,就是根。就好似每個人對家的感覺。”
90后甚至80后70后還有像爸爸媽媽這一輩的60后可能對這句話的理解還無法做到很深刻,畢竟,至少在我兒童時期極少次的體驗農活期間那個時候的我能感受到的只有忙碌、汗水以及艱辛。但我相信爺爺會對這種說法產生很強烈的共鳴!盡管到了安享晚年 ,天倫之樂的年紀,已不需要土地來作為生存的重要保障、財富的重要來源,但它仍然是精神的重要寄托!
背影
不知名的花兒在田埂上芬芳開放
第一次想用“肥美”這個詞來形容豆角
豆角
甘蔗
爺爺經常會在這棵大樹下乘涼
前段時間的熱播劇《人民的名義》里有句很火的臺詞:
“我是農民的兒子,窮怕了!”“中國農民怎么這么倒霉,有你這樣的兒子!”
所以,無論行走到哪,都請勿忘初心,記住自己的根。
親愛的爺爺么么噠
突然想起來上學那會兒有次放假回家,看到電視機上放著一本練習本,隨手翻來一看,密密麻麻的全是數字.
我問爺爺這記著什么?爺爺哈哈一笑:“天氣啊!你和你姐姐上大學了麥,天氣預報要看好幾個地方了.”
轉過身眼淚刷的一下就掉下來了.
原來,那滿滿的三組一排的數字分別記著:安慶,池州,蕪湖每天每天的天氣.
所以我從來就不需要用手機查天氣,所以每天給家里打電話的時候我都能夠知道蕪湖當天溫度多少.....
這份來自中國老農民細膩深沉的愛,一句感謝太淺薄.
吾心深處,是家鄉。
大美殷匯,大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