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這本書上寫到:所謂習慣就是“不依賴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續的事情引導到如每天刷牙般輕松的狀態,總之,保持自動地持續進行,就是習慣。
1.反抗期(第1天~第7天)困難重重,很想放棄
對策:保持節奏,不要貪心,行動規則越簡單越好。堅持記錄,具體觀察,減少行動的不固定性。
2.不穩定期(第8天~第21天)容易被環境所影響
對策:找到合適的行為模式,建立應對突發情況的例外規則。科學設定獎懲措施,十二項“行動開關”讓你遠離失敗。
3.倦怠期(第22天~第30天)提不起勁,感到厭煩
對策:換個環境,換個心情,小變化會產生大動力。嘗試新的挑戰,擬定長期習慣計劃清單。
挑戰習慣化的商業人士中,許多人(42%)在最初的七天就是沒辦法度過難關。我們常常聽到很多人說:“哎呀,我真的很忙,沒時間”“一開始的兩三天就執行了,但是……”他們最后都失敗了。
反抗期(第1天~第7天)可以說是培養習慣的最大難關,不過反過來也可以說,若是度過反抗期,就等于你已經成功四成了。
那么,怎么樣才能度過反抗期呢?
那就是只要把重心放在“撐下去”上就好了。也就是說,“每天持續行動”是很重要的。說得夸張點,比如用功念書,那能夠每天打開書本就好;如果跑步的話,做跑步前的熱身運動也可以。這個階段可以完全忽略行動量或結果。
為了安全度過培養習慣的“反抗期”,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里介紹了預防失敗的“習慣培養三原則”。
原則一:鎖定一項習慣(不要同時培養多項習慣)
失敗的第一個原因是太貪心,想同時培養兩種習慣。例如,很多人在減肥時,通常會同時進行飲食控制與運動,這是典型的高失敗率的例子。因為習慣引力會針對不同的習慣產生作用,如果同時培養多項習慣,就會承受多倍的“習慣引力”。因此,除非你的意志力堅強過人,或是迫不得已,否則這樣是很辛苦的。
若要培養習慣,請挑戰一項習慣,等達成目標之后,再繼續挑戰下一項習慣吧,千萬不要太貪心。
原則二:堅持有效的行動(行動規則越簡單越好)
失敗的第二個原因就是行動規則太多、太復雜。以學英文為例,假設你設定了以下的行動規則:
在地鐵上練聽力
每周上兩次英語對話課
利用碎片化時間背單詞
晚上花一個小時學語法
就算你鎖定一項習慣,但是行動規則太復雜,光是記就記不住,想持續執行就更困難了。復雜的事情容易失敗,簡單的事物容易堅持,這是真理。建議讀者決定一項最有效的行動,先將這些行動化為習慣。
原則三:不要太在意結果
失敗的第三個愿意是過度在意結果,導致行動節奏被打亂。例如減肥,如果你每天都稱體重,看到每個月只減了1—2斤,你會感到焦慮。這時你可能會為了早點想達到自己減肥的預期目標而不吃中餐,或者每天只攝取1200卡路里熱量,采取極端的減肥手段。當然,這么做可暫時收到成效。不過,后面隨之而來的就是不能忍受的反彈。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不要太在意結果,先將習慣養成。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減肥、如何早起、如何每天閱讀、如何堅持鍛煉的書。這本書聚焦于更加普遍、更加核心的問題,為什么你總是半途而廢——培養習慣是否有科學的方法。
想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你需要堅持行動。而在行動之前,你需要知道,所謂的“堅持”本身,就是一種可以科學養成的習慣。
文/班主任故事(簡書作者)
原文鏈接:http://www.lxweimin.com/p/31602245c985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并標注“簡書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