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微信小程序上線,幾乎與此同時,支付寶要推出小程序的消息不脛而走;據艾瑞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份額調查顯示,支付寶的市場占有份額從曾經的70%-80%下降到了50.42%,而微信支付的市場份額上升到了38.12%,微信支付用不到兩年的時間,搶占了支付寶幾乎10年時間積累下來的大量用戶。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支付寶和微信“死磕”的局面已經形成,只要微信干什么,支付寶馬上跟著干什么。支付寶似乎除了招架還手之力,已經毫無攻擊之氣了。于是,很多人開始擔心,微信支付會不會取代支付寶的支付霸主地位而再創傳奇呢?
支付寶的霸主地位仿佛已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為了鞏固自己的現有地盤,馬云在社交領域這些年可謂操心費力。馬云的社交夢一直伴隨著阿里的社交產品來了又死,死了又來。在最后的緊急關頭,馬云甚至連用支付寶這種支付工具承載社交功能的傳奇手段都用上了。
可是,馬云的這步棋顯然又要錯了,因為牛就是牛,馬就是馬,二者的功能是不能相提并論的。在一款支付出身的金融工具體內注入社交功能,想以此扛起社交大旗,來動搖微信對整個移動社交圈的霸主地位,這樣的嘗試就像給一條牛換上馬的衣裳,雖然牛看起來像馬了,但不可能像馬那樣跑起來,二者的內在體質和功能是彼此無法逾越的本質區別。
很顯然,越是簡單的問題,在關鍵的時刻,越是被精英一族弄得無比復雜,甚至一次一次的栽跟斗。從支付寶9.2版本開始,支付寶一直就在往通往社交的這條路上奔跑不停。那架勢,仿佛就是死,也要死在社交的路上一樣。馬云雖然在支付寶推出了“朋友”和“生活圈”功能,但用戶對這種支付軟件承載社交功能的轉變似乎并不買賬,反而招來罵聲一片。面對阿里的陣腳大亂,人們不禁要問,微信對阿里商業圈和支付寶的攻擊力,難道真如阿里想象中那般強大可怕嗎?我看未必。
今天阿里在社交領域對騰訊發起的反攻,其實就像當年騰訊在電商領域和支付領域發起的反攻一樣。依托QQ的龐大用戶群,當年馬化騰在組建拍拍和財付通時的心情就像今天馬云在組建來往時那樣豪情萬丈卻最終死得萬般無奈。一個是社交老大,一個是電商和支付老大,不同的產品功能屬性決定了各自產品發展的不同的軌跡和命運,若誰想逾越,只能慘慘而死。因為,每個產品都有各自的瓶頸,每個產品都有各自的特征,沒有哪個產品可以承載所有一切的人類使命。
如果馬云執意要讓支付寶扛起阿里的社交大旗,其最終命運只能像當年拍拍和財付通一樣命喪黃泉。反過來,雖然微信支付近年增長迅猛,甚至對支付寶的霸主地位敲響了警鐘。但是,警鐘畢竟只是警鐘,若微信想在支付領域再發猛力,動搖支付寶的霸主地位,其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微信支付的各種功能缺陷和高頻社交對支付的潛在風險,使很多用戶在使用微信支付時望而卻步。微信用它的社交功能培養出了用戶的社交習慣,同時也讓自己的安全風險暴露在了用戶面前,畢竟,一個時刻掛在手上使用又過于暴露的錢包不是安全的首選。這些年,在支付領域,微信支付一直在跟隨支付寶奔跑,就像在社交領域,支付寶一直在跟隨微信奔跑一樣,這樣的奔跑恰到好處,可以讓各自獲得一時的快感,但如果用力過猛,只會消耗掉自己的優勢力量而助長他人威風的。
對馬云來而言,支付寶的支付地位并非想象中那樣不堪一擊,微信的社交功能也并非人們所說那樣所向披靡。大家竟然不能和平共處,那就各自呆回各自的領地,各做各的英雄好漢,此消彼長,相互敬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