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柏拉圖的理想變為現實

《美麗新世界》被認為和《1984》、《動物莊園》齊名的反烏托邦小說。描繪的是在未來的一個大同世界,消滅了衰老、疾病和痛苦,每個人各司其職,幸福的生活。

和《1984》一樣,故事發生的地點依然在倫敦。從書的立意來說,這本書不如另外兩本深刻和震撼;從整體結構以及發展來說,故事不是那么吸引人,情節有些牽強,邏輯不甚清晰;對野蠻人的描寫并不贊同,也許是未能理解作者的深意。

印象最深刻的是,未來孩子由國家生產及撫養,也就是說,孩子不再是胎生,而且是人工繁殖。在這個體系中,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孩子的發展方向,把孩子劃分成a、b、e、g等各個級別,通過有意識的減少氧氣和養分的供應,使某些孩子智力低下,只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再通過睡眠教育和條件刺激,把某些觀念深植于孩子意識深處,使之熱愛自己的等級,安心自己的工作。

這樣等級的劃分顯然是很殘忍的,剝奪了孩子自身的個性和發展的可能。然而這卻是柏拉圖理想的人類體系。柏拉圖把人分成的金、銀、銅、鐵幾個等級。他認為,一個治理好的國家,必須要做到妻子和兒女公有,由國家來掌管全部教育。優秀者生了孩子,把孩子送到育嬰棚中,接受好的教育;而卑劣者生了孩子或者天生有缺陷的孩子,應該秘密處理掉。他的這種主張,不禁讓人想到了納粹。

柏拉圖對教育的想法,是孩子應該聽到的都是最優美、最高尚的故事,控制孩子接觸到的一切,確保孩子在一個”正確“的環境中成長。這顯然是與提倡符合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潛力、讓孩子多樣化發展的理念不相符合的。柏拉圖的這些想法和主張,正是《美麗新世界》的基石。

不認同柏拉圖的觀點,是因為他沒有把每個孩子/人當做獨立的個體來看待,而是看做生產線上的一個產品,追求產品的整齊劃一、便于管理,而扼殺了不同個體獨一無二的才智和能力。

在這樣的體系中,絕大多數人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命運從一開始就注定,使得個人努力和奮斗毫無意義。如果有選擇的話,相信大多數人不會選這條路。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條路平坦而結果確定,另一條路風險較大、結果未知,大多數人的選擇是前者,這或許是人類規避風險的天性決定的?

事實上,不確定性是真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風險和隨機在很多情況下對整個系統有益,并非是壞事。對于個人來說,用寶貴的生命去驗證一個已知的結局,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意外和驚喜,只怕也是一種悲哀。這也是推崇游戲不要看攻略、旅游不要規劃太細行程的原因。“未知”、“不確定”、“一切皆有可能”,這些才是人生的樂趣所在。

美麗新世界之所以注定會失敗,是缺少了流動和混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這是《雪國列車》中反復強調的一句話,也是新世界的基礎。所有人一出生、或者說在出生前就注定了自己的命運,并且無法通過任何手段來改變,導致各個階層之間缺乏流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沒有流動,一個組織就喪失了活力。

新世界努力讓一切井井有條,規則有序;但一定程度的混亂對于組織的進化來說,是必須的。元首解釋為什么放棄藝術、壓制科學,主要的原因是要維持一切穩定,避免大家有多余的時間進行思考。這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穩定的目的,但也扼殺了組織向更好的方向進化的可能性,因此并非一個健康的存在形式。一個真正完善的組織,是需要有自我修復和自我進化的能力,這就需要一定程度的流動和混亂。

“人生而平等”,出自1776年的《獨立宣言》。既往一直不理解,因為人從出生開始就是不平等的。現在漸漸明白,雖然出身、背景、天賦等生來不一樣,但我們被賦予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有發揮自己才能和改變命運的機會,這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最大恩賜和平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中秋節快樂! 早上9點,匆匆起床,和他一起去一位朋友家做客。開車堵了一路,趕到的時候已經將近12點。 第一次去那位...
    Ada_Bleau閱讀 153評論 0 1
  • 堅果、新鮮的小麥胚芽、冷榨的油脂及剛磨好的全麥面包和谷類,是維生素e供應的來源。即使有充足的維生素e,腸內...
    閃亮夢鷗閱讀 335評論 0 0
  • 那…… 田間的陽光和煦地正好 你手中的蒲英停了又跑 漫山的油菜迎風開放 我們在花最盛的地方落腳 拿著吉他的你在我面...
    鈺兒鈺閱讀 199評論 0 1
  • 湗澝閱讀 13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