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存在的基礎,依賴于神學和科學
好比與一張干凈的白紙,在紙上畫出兩條線之后,就有了可以描述的上、中、下(或者左、中、右,或者線是閉合的成為內、中、外)三部分
所有的事物都包含在科學和神學以及哲學之中,所有的事物就是這張白紙
我們要界定的是,怎么樣選好位置和畫法劃出兩條線,區分出哲學和科學、神學,然后來觀察顯現出來的那一部分--哲學
如何區分哲學與科學、神學
科學是什么
科學是通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事物現象進行歸因解釋的學科,得到確切的知識
依賴于人類的經驗理性
科學范疇的例子
高鐵的平均速度是300公里每小時的話,當一個人要乘坐高鐵從深圳到達武漢時,你確定他所花費的時間不可能少于四個小時
神學(基督教神學為例,下同)是什么
先解釋一個概念: 教條
教條又譯為定理、信條、信理、教義、教理、定論
是一個或一組原則,被歸源至由某個權威所制定,被認為是絕對正確,不可爭辯的
神學思考的是宗教所提出的關于意義、真理、美和實踐的(教條)問題
神學范疇的例子
非洲人是不是諾亞的兒子含(Ham)的后代?
《舊約》中《出埃及記》,摩西在“燃燒的灌木”前從上帝那里得到啟示的描寫中,上帝是什么樣的形象呢?
普遍意義上來講,神學是思考著人類不確切的知識
神學包含著人類對那些到目前為止的`確切的知識`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
哲學是什么
哲學是這樣的
和神學一樣,哲學也包含著人類對那些到目前為止的`確切的知識`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
同時
它又象科學一樣是訴之于人類的理性而不是訴之于宗教權威的
解釋一下這句的意思
權威的來源
經文教義(具有傳統權威)
神的啟示(具有啟示權威)
權威(神學)帶來了一種武斷的信念,說我們對于事實上我們是無知的事物具有知識
而近現代人受理性的科學的發展影響,對這些武斷的信念開始產生懷疑
所以哲學領域是受科學和神學夾攻的領域,隨著時間的變化,這三者的領域在不斷變大或者縮小
如下圖,但是界限一直隨時間在變動
哲學問題
也是曾經被認為已有答案的問題
思辯的心靈所最感到興趣的一切問題,幾乎都是科學所不能回答的問題.
而神學家們的信心百倍的答案,也已不再象它們在過去的世紀里那么令人信服了.
世界分為心和物嗎?如果是這樣,那么心是什么,物是什么?心是從屬于物嗎?還是它具有獨立的能力?
宇宙有沒有任何的統一性或者目的呢?它是不是朝著某一個目標演進呢?
究竟有沒有自然律?還是我們信仰自然律僅僅是出于我們愛好秩序的天性?
有沒有一種生活方式是高貴的,而另一種是卑賤的呢?還是一切的生活方式全屬虛幻無謂呢?假如有一種生活方式是高貴的,它所包含的內容又是什么?我們又如何能夠實現它呢?
究竟有沒有智慧這樣一種東西,還是看來仿佛 是智慧的東西,僅僅是極精煉的愚蠢呢?
......
各派神學都曾宣稱能夠做出極其確切的答案
近代人滿腹狐疑地去觀察他們
對于這些問題的研究——如果不是對于它們的解答的話
就是哲學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