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讀《游子吟》時,覺得比其他古詩好讀好懂,就如白話文一般瑯瑯上口,不用古文翻譯已知其意。如今還能背出來的古詩不多,這是其中一篇。
唐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那日,簡書上見人評價孟郊其人其詩,我沒有文學造詣,典型的工科生,對文章認真讀了,但是留下深刻印象的卻是那副插圖,我征求了原作者的意見也要畫一副,只是我仍然是畫在石頭上。
年少輕狂時,總想要出去見世面,總算那一張錄取通知書讓我如愿可以去走天涯了。
母親傾盡所有為我準備行囊,說就等于嫁了女兒了。村頭我家竹林旁,母親就站在那里目送我離去,心早已飛向遠方的我拐彎時回頭見母親還站在那里,初秋的風吹得衣衫凌亂,卻不肯轉身回家,我揮揮手走了。
如今我的女兒如同我當年一樣遠到千里之外的異鄉(xiāng)求學,送別時我才深深理會當年母親的心情。可當年的她要為一家子勞作,連送我到縣城的時間都是耽誤不起的,每次都是反復叮囑我要注意車上的安全,要及時增減衣服,吃飯不要挑嘴……
那時總嫌母親嘮叨……
如今通訊發(fā)達,qq上常常叮囑女兒注意這樣小心那樣,每周電話里總是恨不得要知道女兒每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做什么。相信女兒也嫌我嘮叨,可我還是忍不住要說。
如今是深深的讀懂了《游子吟》中的每一句,沒有一個生僻字,沒有一個難懂的詞匯,但是要“懂”,非得有經(jīng)歷才行啊!
其他做了母親的人也是一樣的吧!
呵呵,扯遠了,就是一副畫而已!
只是,這副畫戳中了我的淚點……
昨天,沒有用鉛筆打底稿,直接就用勾線筆蘸了顏料畫圖案,雖不完美,也并沒有忠于原畫,但是我一氣呵成,是我內心想要的東西!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幾十年沒用過毛筆寫字,對寫那首詩在旁邊真心沒有報希望,做好了寫來不行就抹了再來的準備,結果還好,不太難看,至少認識,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