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針有些疼
? ? ? 打針是每個小朋友小時候都很害怕的事情,有的甚至長大了,依然會害怕。我就是這樣的小朋友。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小時候是不是每次我害怕打針時大人也是威脅我或者誆騙我,讓我接受了打針、輸液,所以現在才會這么害怕這件事。
? ? ?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在孩子遇到困難和害怕的事情的時候,家長的職責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讓孩子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面對,把痛苦降到最低。
? ? ? 第一個例子是一歲多的寶貝得了急性肺炎需要打針,剛開始媽媽采用的方法是轉移注意力,對于第一次或者是還不太懂事的小朋友可能有用,經歷多一點的小朋友,他會知道打針是很疼的事情,媽媽做疏導時,可以把真正的理由給孩子說清楚:生了病是不是很不舒服?想不想快點讓病好?然后醫生開的藥能讓寶貝的病很快好,讓身體變得舒服,如果不打針的話,病就好不了只要把正確的理由說給孩子,孩子就會聽。首先,讓孩子在理智上接受打針,雖然小小的心還是會害怕,這時候再給她舉個例子,以生活當中疼痛程度相當的例子,給小朋友講道理,讓他明白,打針時我可以接受的疼痛。其次,鼓勵寶貝如果真的打針的過程中覺得疼,想哭也沒有關系能忍住就不哭,忍不住也可以哭出來給孩子鼓勵,讓他覺得自己勇敢,也給他退路,讓他覺得自己哭也沒事兒。一些采用哄騙,威嚇,強制手段,讓孩子打針的家長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沒有教會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勇敢面對。
? ? ? 第二個例子是超聲霧化,以前我也做過這樣的霧化,剛開始我也有一些緊張,但是在做霧化的過程當中發現其實沒什么,我有了這樣的經歷,相信我的小孩,以后再需要做霧化的時候,我就可以告訴他我的體驗。這次媽媽沒有及時的在小朋友心里作鋪墊,告訴他霧化是怎樣的一件事情,導致小朋友每次看到霧化機器都會很緊張。
? ? ? 所以在孩子承受痛苦時,家長應該遵守這幾個原則:第一,平靜自若,不要表現出焦慮;第二,對于為什么要這樣做,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第三,對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要如實相告,盡量不要夸大,也不要過分的縮小,如果你騙了孩子,以后他就不會再相信你了,大人和小孩之間的信任會一點點的被消磨掉;第四,激發孩子的勇氣,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會比大人想象的更強大,只要你跟他好好說;第五,堅決不能通過哄騙或者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
? ? ? 最后一個例子是兩歲多的寶貝夜間突然得了小兒喉頭水腫,看來小朋友要健康的長大真的好難啊!小兒水腫是一種喉嚨很不舒服,一哭就會腫大,越腫大越不舒服,越不舒服越要哭,之后導致喉管堵塞,會引起窒息的一種病這位媽媽還是先給孩子說明,要為什么會疼?寶寶聽懂了媽媽話,再去醫院的路程中,他也就不哭鬧了。還有小朋友上幼兒園之前都要到婦幼保健院體檢,體檢就要抽血,媽媽也是先提前告訴寶寶抽血和打針差不多,先告訴他,讓他有心理準備孩子最后自己總結出來了,哭也一樣疼,反正哭也不能止疼,還不如不哭最后。護士阿姨看寶寶這么懂事,還去給寶寶找了更細的針管,發現血管不好找,就去找另一個經驗更豐富的護士幫他扎針這一次的經歷可以告訴孩子,在困難面前,從容鎮定一些技能,減輕痛苦,用能保護自己,有時候還能占點兒“小便宜”呢。
? ? ? 看了這篇文章我的收獲是:提高愛的質量,讓愛變得理智,幫助孩子建立強大的內心去面對自己覺得困難的事情。如果以后我有了寶貝,也會在做他覺得困難的事情之前先給她做心理輔導,讓他覺得這件事情我努力就是可以克服的。如果孩子覺得害怕,我也不會要求他一定要堅強,一定要忍住不哭,如果實在忍不住,也可以說出來,也可以哭出來我覺得在工作當中做得好做的好的事,當孩子們遇到困難,不太愿意敢嘗試的時候,我把他的心理原因描述出來,讓他覺得我的感受是正常的,然后鼓勵他努力的堅持,嘗試抓住機會挑戰自己,給自己一個創造驚喜的機會。第二,如果有了小孩,就要看一些小兒疾病方面的書籍和兒童成長相關的書籍,如果以后他上了興趣班,關于這個科目的內容,他正在學習的知識,我也要提前學習,有不懂的我就跟他請教,或者我們一起上網查閱資料,如果他喜歡的也是我喜歡的,我會請求他教我。總之以后做一個清醒,并且有準備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