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時,最喜歡兩個地方。圖書館和小吃街。
圖書館是安靜的,一共四層,座位和一排排書都靠南。我喜歡在沒課的時候窩在圖書館里,太陽暖暖的,照在人身上愜意極了。
一杯熱水,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
偶爾在看書間隙看一眼窗外,濃濃綠葉遮住的道路上是往來的人群,在這靜謐的小世界里,越發覺著蕓蕓眾生與我無關。
偶爾早上有課沒有空座位,就抱著本喜歡的書在一排排書架里挑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或倚或站。這時候我喜歡帶一些零食,躲在圖書館的深處,像偷食的小倉鼠般慢慢咀嚼,生怕被人發現。也有大膽的同學,一袋零食放桌子上,正大光明的吃,不過大家都很有自覺,垃圾從不亂扔也不吃一些味道或聲音大的東西。
圖書館最受歡迎的是小說類,經常有一些同學佇立在書架前,一本一本的挑,我有時候看到會幻想電影里的情節:一對男女在書架前,書拿開,出現的是對方的臉,陽光撒進來,空氣中充滿了戀愛的味道。
我不知道有沒有發生,反正我是一次也沒遇到。
和圖書館相比,小吃街是極熱鬧的。
每天下午剛擦黑,小吃街就醒了起來,各種小吃攤從遠方涌過來,一盞盞電燈在街道的兩邊次序排開。
這里有各種好吃的東西:
周黑鴨、豆腐腦、油潑面、酸辣粉、花甲米線、肉夾饃、蔥油餅卷餅雞蛋灌餅、麻辣雞翅、小籠包、豆漿油條、壽司、板面拌面手搟面、麻辣燙、壽司、涼皮涼面、烤串燒烤大排檔....
街道的中間還夾雜著賣水果、鞋子、衣服、小飾品的。大一剛來時經常和室友在小吃街買衣服,不過穿了幾次后就再也不買了。
大一時很少吃小吃街,一般在食堂,我不算是個合格的吃貨,偶爾會在晚上出圖書館后買一些水果帶回宿舍,我喜歡小吃街的熱鬧,那種充滿著煙火氣息的熱鬧,每個攤子的鍋上都冒著熱煙,每張臉上都洋溢著最樸素的喜悅。我會從街頭走到街尾,繞了一圈后在回到宿舍,街上很多情侶和成群結隊的男生女生,邊走邊吃著,形象是什么我們都不知道。我注意到也有一個人的,他們可能和我一樣,剛從自己的世界里走出來,著急著讓一顆心貼近這最真實的人世間。
一個人的時候我是我自己。
后來在室友們的強烈推薦下愛上了這一條街。
一個室友特別喜歡吃一家板面,有次慶祝要請我們吃飯,我們興高采烈地去了,到了才發現是一人一碗板面,不過吃完了沒一個人抱怨,因為實在是太好吃了,也特別便宜,兩塊五一碗還放一個雞蛋。后來不斷漲價,我們都不在去了,只有那個室友一邊可惜一邊堅持著。大一真好啊。
小吃街上有一家我們宿舍都喜歡吃的——阿文粉絲。好吃到每次我都懷疑他放了罌粟,每次想不起來吃什么時就去他家。他家的老板是一對中年偏大的夫妻,黑黑的,不愛笑,幾乎沒見他們笑過,連他們夫妻間平常的對話都是硬巴巴的,對顧客也很傲嬌,他大概是一直在做自己吧,我想道,突然有點兒羨慕。
大一時候和社團一個姑娘走的很近,她是個腐女,小吃街大多是夫妻檔,最南邊有家賣炒飯的很顯眼,老板是兩個男生,看起來二十幾歲,兩人都高高瘦瘦的很秀氣,一個炒飯一個打下手,偶爾相視一眼畫面美極了。同學是個極大膽的女生,經常借著買飯盯著他們來回看,不放過他們的一舉一動,他們不像其他的生意人,還帶著幾絲靦腆,但很有禮貌。
后來離開社團和那個姑娘走的遠了些,在想起來時走過街南邊他們已經不在了。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在別的地方仍一起工作著,也不知道那個女孩有沒有弄清楚他們的關系。大學過了一半了呢。
快大四時,被一個同學帶去吃麻辣燙,在街中間很不起眼的一家,很小但很干凈,味道也很好,后來經常去就熟了。老板是一對很年輕的夫妻,老板娘是四川成都人,長的很是小巧漂亮。他們感情很好,在街中間地段不好,人不怎么多,來到經常是類似于我的老顧客,不忙,但老板經常讓她休息著。他們有個兒子,長的很好看,熟了后經常在我去吃飯時坐在我懷里,她就坐我對面和我聊天,我問過她一次,怎么嫁的那么遠。她看了一眼背對著我們忙碌著的老板,因為他對我好啊。
那一刻竟然很羨慕,身邊有太多分分合合高調低調的情侶了,突然覺著這樣簡單的感情很美好。
離開后真的很懷念呢。
想念那些無數個在圖書館關門后一個人走在長長路燈下回宿舍的日子;
想念宿舍每次聚餐都吃的石鍋魚;
想念一群人在小吃街挑小飾品的日子;
這條街和這座圖書館記載了很多人大學最懷念的時光。
友情、愛情、相聚、分離。
而我愿意永遠廝混其間,為了那鮮活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