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Y麥子 ?
01
俞敏洪說:“教養(yǎng)是什么?教養(yǎng)就是當你走到一群人中間,你的行為恰當?shù)皿w,讓人感到禮貌和愉悅。”
有一年馮驥才和一行人到法國參觀訪問,他們開車到鄉(xiāng)下時,遇到一個岔路口,沒有路標標識應該向左還是向右,于是他們決定問路。
等了一會兒,來了一位婦女,他們下車給婦女講了他們要去哪里,婦女沒有聽懂,他們拿出了寫有地址的信封,婦女看明白了,但是她肩上頂著一個大東西,還需要雙手扶著,接下來她把肩上的東西放在地上,用手指著右邊的路。他們忙著說“謝謝”。馮驥才上車后,不解的問“她為什么要把東西放下來呢,她用腳指一指我們就知道了啊!”
司機卻說“用手指和用腳指可不一樣,這就是教養(yǎng)。”
讓別人舒服,就是一種教養(yǎng)。
不是才富五車就有教養(yǎng),不是沒有受過教育就沒有教養(yǎng),一個人的教養(yǎng)僅僅體現(xiàn)在他的細微動作里。
02
有人說,文化水平高的人教養(yǎng)自然會好,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昨日我去圖書館看書。新建的圖書館里安靜,舒適,都是舒適的沙發(fā)椅。
本來安靜的圖書館,突然聽到一個聲音“麻煩你通知你們老板,這個合同我不簽。”
“你以為你是誰啊,別忘了,我才是老板。”說著掛了電話,聲音比較大,周圍的人都朝聲音方向看過去。
一個打扮時髦的中年女性,脫了鞋子,半躺在沙發(fā)椅上。
當她就此擾亂了所有人的思緒的時候,她還怡然自得的嘀咕“什么破公司嘛,打擾我看書。”
她一味的散播出她是老板她打電話惹了誰的氣息,不但讓人覺得不舒服,也讓別人覺得她沒有教養(yǎng)而已。
所有的高貴,不是通過高人一等來體現(xiàn)。
有教養(yǎng)的人的遺產(chǎn),比那些無知的人的財富更有價值。金錢、地位、親朋,外來之物從來不能伴隨人的一生。唯獨良好的教養(yǎng),才是人終其一生所能擁有的、也無法被奪走的最大財富。
03
常言道:“窮養(yǎng)富養(yǎng)都不如教養(yǎng)”
同一天發(fā)生在圖書館的另一件事情。
看書中途休息,一個人坐在凳子上發(fā)呆,我看著旁邊的有個“電話亭”
心想,新建的圖書館真人性化,還給人提供公共電話。
正想著,一位十歲左右的孩子匆忙的進了電話亭,透過玻璃看見男孩子拿出手機撥打電話。幾分鐘之后他,輕輕的推開電話亭的門,又慢慢的回到座位。
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孩子,他可能沒有學富五車的知識,也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只是用自己一個很小的動作,給周圍的人帶來了體諒,讓周圍的人舒服。這就是教養(yǎng)。
所謂的教養(yǎng),和你是不是大老板沒關系,和你是不是有文化沒關系,它只是一個細微動作所散發(fā)出來的感染周圍人的力量。
教養(yǎng),更是一種體諒,體諒別人的不容易,體諒別人的處境和習慣。不因為自己讓別人覺得不舒服,這就是教養(yǎng)的簡單道理。
所有禮貌和教養(yǎng)的核心,是推己及人的周到和體諒。
04
奶奶是一個沒有什么文化的人。但是她是一個明事理懂教養(yǎng)的人。
小時候跟著奶奶長大。
從小就這樣教導我:
公共場合說話不太大聲。
別人說話別亂插嘴,不要亂打斷別人談話,不要搶著別人說話。
拜訪他人時要提前說好,不要突然就拜訪。
進入私人空間要先敲門,冒然進入是很沒有禮貌的。
到別人家做客,別在屋里四處窺探,打開主人的抽屜、衣柜,或是主人的電話號碼。別當成自己家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不要到主人的臥室。
擦桌子的時候要往自己的方向抹。
夾菜時,若別人先夾,且你所要夾的菜在別人的手的另一側(cè),就應該等別人先夾好,而不是從下方或上方穿過。
教養(yǎng)不是道德規(guī)范,也不是小學生行為準則,其實也并不跟文化程度,社會發(fā)展,經(jīng)濟水平掛鉤,它更是一種體諒,體諒別人的不容易,體諒別人的處境和習慣。
讓別人舒服,就是一種教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