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黃歷上寫著“八月十一? 秋分? 宜解除”。
春夏秋冬,四季輪轉,人的心情也會跟著更改!可是,在飛速前進的世界,心情與季節已不再心有靈犀,分辨季節的變化而是靠衣服的輕薄,那份感懷已黯然神傷,悄然離去····
忽如一夜秋雨來,千樹萬樹落塵埃。昨夜下了一整晚的雨,清早起來,秋涼帶來的寒氣襲人全身,路上行人都是瑟瑟發抖,匆匆來,匆匆去。曾經美麗的嫩葉已經被秋風剪破了,如今被無情的擱淺在雨水中任人踩踏。
金秋時節,悲喜交集。有人喜收獲,有人賦悲秋。千古之前,“悲哉秋之為氣也!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宋玉似乎是悲秋的代言人,他在秋天落下的悲愴一直飛落到了人的心里,這樣的感傷,可以蔓延千古。
秋天正在加速成熟,工作室里待久了熱細胞會漸漸逃跑,開始聳肩縮背,無論是在工作室還是在校園,都透著一番寒意。那份寒氣,從肌膚一絲一縷穿進心里。
從工作室里走出來,漫步在熙熙攘攘的校園中,秋陽下,空氣中有一股溫暖流動著,中間夾雜著清晨中遺留的寒風,吹在身上有一股秋日的新鮮味道。俗話說:一葉知秋。有些樹已經開始泛黃,候鳥南去,霜林醉染,寒風刺骨,這些都是秋天的印記。我們驚覺時光匆匆,那一地的落葉,是什么時候飄零的呢?
葉落,花謝,寒起,心愁,秋天這樣的季節,為什么會有如此感傷呢?清代詩人吳文英說:“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以前念書的時候,讀起這首詩,在似懂非懂時,心口卻一熱,眼淚刷的就流了下來。那情緒說不清道不明,就像看到名勝古跡,想到千載以前與他們看到的是一樣的風景,一份感傷,惺惺相惜之感油然而生。現如今面對同樣的美景,有的只是到此一游,古人的情懷早已澌滅,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更與何人說?
四季一個接一個的離別與重逢。秋天,在火熱冷卻中到來,在寒冷余熱中離開。我時常在想,我們在忙碌生活中失落了多少心情?錯過了多少景色?秋天折疊著悲傷的背影,匆忙被冬至代替。倏然秋風起,人生太苦短,賦秋剩幾時?
(請尊重原創作品,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先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