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因為神無法做到無處不在,于是,神為我們創造了媽媽。
滬城的冬日,陽光很暖。
恰好是我的生日,收到了朋友送的花,心情極為愉悅。
下班回到家,媽媽特意為了做了老家口味的蒸餃,還自認為奢侈地幫我買了一盒故鄉的五香牛肉。
她不是很會做飯,整不出精致的菜肴,但能原封不動地把回憶里的味道帶給我。
蒸餃是葷素搭配,紅白蘿卜絲(別和我說紅白蘿卜不能搭配,可能有毒素云云,我吃了這么多年,還活的好好的),豬肉,蔥姜蒜。
餃子皮是媽媽手工和面做的,這是最耗時間的一個環節。
而在做這些食物的同時,她還照顧著兩個兩歲半的孩子。
在上籠屜蒸的時候,她還抽空給兩個孩子洗了澡。
這就是我那個神一樣存在的媽媽。
在我的婚姻變故這年,我們之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親密,超越了之前的三十多年。
在我低迷的時候,慌亂失措的時候,她堅定地站在我的身邊。
她從未對我說過肉麻的話,比如我愛你寶貝。
但她一次次用行動告訴我,我如此被珍視。
我們也有過沖突,她作為金牛座的縝密和保守,我作為射手座的不羈和天馬行空,在生活里的差異可想而知。
我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沖她大聲說話,在孩子教育我們觀點截然相反的時候,甚至在吵了一架她離家出走的時候,她一次次的原諒我,口中說著:我要回家去。然后,腳步卻停下來。
也是在今年的相處中,我一點點明白愛是什么,這個愛的定義適用于所有范疇,包括男女之愛,親子之愛,手足之愛,都不外乎:接納,放下,原諒。
并且,無條件。
在和孩子們一起分生日蛋糕的時候,媽媽隨口提起:這些年,你都沒有過生日嗎?
她說的這些年,是指我在婚姻里的那兩年。
我說:是啊。
我看得到她的傷感,但瞬間即逝,她是不想我不開心呢。
而我也早就釋懷了。
我的媽媽是一個儀式感比較強的人,什么節,吃什么,都是按照她從老人那里學來的一套。
而我們每個人的生日,她都記得清清楚楚,不嫌繁瑣地記著農歷的生日,每年都不一樣。
小時候的生日,很簡單,一碗長壽面,兩個荷包蛋。
后來有了蛋糕。
我19歲開始離家在外,每年生日前一天,她必定記得給我打電話,提醒我要吃點好的。
而她的生日,我會買一件衣服送給愛美的她。
算起來,我們這是19年來的第一次慶祝我的生日。
而再往前數17年,我的媽媽經歷了初次的難產,誕下我。
她總說,那是個清冷的冬夜,也不記得是幾點,只記得院子里那棵高高的香椿樹頂上有一顆最亮的星。
她最近說:去年我特意在大概那個時辰起來看了星星,你應該是凌晨1點出生的。
也只有我的媽媽有這些帶著孩子氣的可愛的做法。
在我們每天的相處中,我開始借故擁抱她,想把這么多年欠她的擁抱都還給她。
從三十歲之后,我一直覺得我是她的依靠,我足夠獨立。現在發現,我還是如此依賴她。
那么,就讓我在她面前一直做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吧。
我愿一直做神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