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年的國慶節,當多數人堵在去游玩的路上,或是擠在游人如織的景區時。卻有一只探險隊,他們深入人跡罕至的天坑,發現了一只珍稀的動物--飛貓。說來有趣,這只叫“飛貓”的動物,卻是鼠類,它學名叫復齒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黃足鼯鼠、寒號鳥、寒號蟲、寒搭拉蟲。我們都聽說過“四不像”,那是麋鹿。可是你們知道嗎?飛貓還有個名字叫“六不像”,它臉似狐,眼如貓,嘴類鼠,耳像兔,腳若鴨,尾同松鼠。飛貓的前后腿之間有寬大的翼蹼,可以像傘一樣打開,能在絕壁和大樹之間滑翔飛行,這也是它“飛貓”名字的由來。
? ? ? ? 這種動物像熊貓一樣,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主要分布在河北、吉林、山西、陜西、甘肅、湖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雖然它分布的地域也算廣泛,但這種動物膽小怕羞,晝伏夜出,數量稀少,能親眼看到活生生的飛貓并不容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編寫了瀕危物種的紅色名錄,在這本名錄里,物種保護級別被分為9類,最高級別是絕滅(EX),其次是野外絕滅(EW)、“極危”(CR)、“瀕危”(EN)、“易危”(VU)、近危(NT)、無危(LC)、數據缺乏(DD)、未評估(NE)。2013年飛貓被列入紅色名錄中的易危類。值得一提的是,大熊貓也是列入了易危類的。飛貓的珍稀性由此可見一斑。
? ? ? ? ? 飛貓體重300~400克,體長300一340毫米,體型非常像松鼠,但比一般的松鼠略大。棲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針闊混交林,尤其喜歡柏樹林區。常在陡峭的石洞、石縫、樹洞等處建造巢穴。它們性情孤僻,喜歡安靜。一般一個洞穴中只有一只獨居,除哺乳期外很少有2~3只在一起。它們的洞穴用干草鋪墊,相當舒適。它們很聰明,冬季會用柴草封閉穴口,阻擋風寒。整個穴洞干燥,常年溫度適中。穴內夏季最高溫度在攝氏25~27℃,冬季最低溫度在攝氏10℃左右。它們的洞穴特別干凈,這與它們的習性有關。飛貓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習性,叫做“千里覓食一處屙”,它們不管跑到多遠的地方覓食,大小便總是回來排泄,而且是在一個固定的洞穴內。
? ? ? ? 飛貓是植食性動物,以側柏、油松的樹葉、皮、籽仁及山桃、杏的核仁為主要食物,也采食其他植物的葉、皮和果。吃食時用前足抱食物,后足站立不動,非常呆萌可愛。
? ? ? ? 飛貓動作靈敏,通常在夜間活動,活動時攀爬與滑翔交替,晚上有時可以聽到“哩——嘟羅——嘟羅”的叫聲。它們白天隱匿在巢內睡覺,傍晚出巢,從洞口滑翔至樹上覓食。它們滑翔最遠可達200米。
? ? ? ? 飛貓是天坑溶洞群的特有動物,這次是在陜西漢中大巴山腹地的天懸天坑里發現的。今年4月28日,中法聯合洞穴科考隊還曾在貴州綏陽的雙河谷天坑發現了一大一小兩只飛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