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部門的周例會,一位同事做了分享,她最近在推進一個車型的中期改款項目,中期改款情況下,一般產品的可更改預算都比較有限。但是研究所方面卻提出了很多更改方向,從中控臺加飾到車門裝飾板升級,再到各種小配置,外觀小改,各種防眩燈,算下來大幾千了,且研究所對于中國市場的審美認知似乎還停留在前幾年,提出的方案讓我們大呼時代倒退。主要負責的同事最后說:“我們會計算出可用的成本然后再跟研究所方面確認最后的更改項目。”部長停頓了幾秒鐘說:“我不記得中期改款就是用有限的預算去決定要更改哪些項目,不要做著這么無聊的工作。中期改款不是應該對比市場情況和客戶需求對我們的產品做出合理的升級或者修正嗎?”當時我心里就暗呼:“部長果然是部長,果然一針見血啊。”
部長就是這樣,凡事總是會把握住事情的本源,找出你的方向性錯誤。前幾天我們在做某車型的運動版提案時,也遇到了相同的情況。當時研究所在向各個國家市場方面征集運動版車型的要求,看看各個市場都期望要什么樣的運動版他們好進行合理實現。當時我們中國這邊也是提出了一些常見的項目,并且基于收益性的考慮,也捎帶說了一句在有限的預算下盡量實現A、B、C等項目。結果在向部長匯報時,部長直接說:“作為市場代表,你的首要任務是保證收益、保證價格。要做車型的更改的話,要做多少都可以做,但是如果最后成本太高顧客不買單,等于白做。尤其是你這個運動版本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收益?!碑敃r我們也都覺得部長指摘的很對,一句話上來就先擺明了基本立場。
無論是什么崗位,都有它的立場,大多數工作也都有它的目的,如何捍衛自己的立場、達到自己的目的,即不忘初心,其實是值得我們時常反思的。方向對了,才能少走彎路,不至于南轅北轍,在我們實際業務層面應該很慶幸有部長這樣的領導吧。我們自己做工作,或者說在匯報工作前怎么就沒有提前問問自己呢?
也許是由于我剛剛接觸這一塊業務的原因,我常常覺得自信不足。在和同事搭檔時,常常怯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尤其當自己的看法和他人相左時,擔心自己的不同意見會惹對方不高興。很多時候對于我來說同事和睦比工作的結果更重要。但是我也隱隱覺得這是不對的,如何能夠擺明自己的立場而又不與他人起沖突呢?這是我的一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