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中開始,我就明白了一件事情:我此生與你無緣了。一直都有家長想把孩子送到美國上學的新聞出現(xiàn)在我的視線里,他們說美國的教育更人性化,偏素質化一點。他們還聽說美國學校更注重保護學生的想象力,這是一位美國媽媽勝訴的結果。總之,中國的教育應試,僵化,壓力大。另外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死板,沒有足夠的想象力。
對于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我只能說是中國的悲哀。明明不是這樣的,明明可以做得更好的,為什么要將就。我們都知道中國人是最重視教育的,這從家長為孩子準備了各種補習班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雖說他們的想法不錯,但事與愿違,并不能改變什么。中國的教育與美國的差不多,美國學校也重視考試,也有高考,只不過多了一點民主意味在里面。中國的教育傳承如此之久,我們老祖先的玩意雖有諸多弊端,但也最是符合當下中國的境況的。中國需要發(fā)展,發(fā)展需要人力物力,物力中國多的是,人力不僅要看數(shù)量還要看質量,那么提高質量最便捷的途徑就是應試教育,能夠短時間內提高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另外這些家庭父母只看到了中國教育的一部分,中國教育那些閃光的地方卻視而不見。說了這么多與主題無關的話,就此打住。
就那我自身來說,我的想象力一直不是很好,尤其是空間想象力,這就歸因于中國的教育。雖有偏頗,但至少中國底層教育要負絕大部分責任。當然也不排除我自己愚笨,無法領悟空間之美。雖然我的空間想象力很差,但這并不能阻礙我的其他想象力,比如天馬行空的腦洞大開,以及對各種黑科技的幻想,還有關于各種發(fā)明的想象。我曾經設想過大學教育不需要教室,老師都是視頻直播上課,沒有期末考試,不過要寫三篇論文,要按照發(fā)表的標準來寫,一篇期中。一篇期末,還有一篇是寫總結,關于這學期的看法或者感受。在這樣的教學條件下,師生之間的互動要更多,因為這關系到他們的論夢想文寫作。另外學生的宿舍要改成公寓式的,有廚房的那種,學校沒有食堂,都是學生自己做,學校只有菜市場。
是不是被我的腦洞嚇到了?沒錯,我就是那個沒事總會胡思亂想的主。有時候腦子里會蹦出一些奇妙的點子,甚至連自己都無法接受的。但這就是想象的好處,特別有意思,說不定以后就會發(fā)生呢,萬一實現(xiàn)了呢?人總是要有夢想的,不然與咸魚又有什么關系呢。我一直在幻想自己有一天能上天入地,無所不能。說實話,我的想法確實有點不切實際,甚至是被恥笑的。但一個擁有杰出想象力的家伙在做一個偉大的大夢,不愿過早的醒來,還要面對這忙碌的一天。說實話,我不喜歡奇思妙想,但卻自己停不下來,無可救藥。
面對自己的無知,唯有想象可以補充這知識的漏洞。雖有上榜,但選手的對手并不會給你喘息的機會,只會在你最為致命的時候,一發(fā)入魂。不要過于低估自己的內心,真正的奇思妙想怎么可能沒有來自政府的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