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你遇到的所有問題,別人都遇到過,而且還給出了一個可能最優的解決方案,你要做的就是,尋找獲取答案的路徑,虛心求教,如此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因為這個緣故,我尤其偏好人物專訪的文章,研讀他們經歷和經驗背后的處事哲學,他們看待世界的維度,學習的方法,及做事的態度等。
為什么說這個?
最近看了小馬宋老師寫的《朋友圈的尖子生》這本書,剛好滿足了我長見識,研究牛人學習做事方法論的一大樂趣。事實上,小馬宋老師的寫作正是基于這樣一種認識:一個人是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就將他在行業內積攢多年的經驗與認知分享給他人,而這些知識若靠你自己摸索,可能需要幾個月,可能需要幾年,又或者窮其一生也無法參透。
正如書名所言,因為小馬宋老師所選取的采訪對象都源自他的“朋友圈”,所以他在剖析他們的成長經歷,轉述他們的策經驗和教訓時,明顯要比一般的采訪更有料,情節更飽滿;又因為采訪的對象還是“尖子生”,所以你總是能從他們或有趣,或牛逼,或有趣又牛逼的經歷中,獲得各種有益、有意思的啟發。
不過,在我看來,最牛逼的還是小馬宋老師,除開他本人交友廣泛,有能力聚合這么多有趣的人和故事不說,更重要的是,在與受訪者的聊天當中,他總能夠敏感而很有洞見地揪出一些事件,這些事件,表面上看雖然似末端小節,但在他看來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后掀起波瀾的機緣。其間關系因果,恰為分析一個人身上所有偶然與必然的重點。得益作者透過現象揪出事物本質的能力非比尋常,所以自然拔高了整本書的認知層次。
2
因為我看完《朋友圈的尖子生》這本書,見識了很多牛逼的人物,所以不得不說,還是作者您老牛逼啊。
說說小馬宋老師,各種機緣巧合,我做了文案工作。又因為小馬宋老師是文案圈頂尖的大師,所以認識了他又是一種必然。
老實說,知道像小馬宋老師這么一號人的存在,我表示很歡喜。還真不是因為他在廣告創意營銷這些領域做得多么牛逼,給了我這個文案菜鳥多么深刻寶貴感人的啟發;我之所以成了他的死忠粉,更多的是因為這個人的成長經歷和職場生涯,真真堪稱坎坷波折好事多磨啊。
沒辦法,互聯網的時代,見識牛人這種生物的機會實在是一抓一大把,所以見慣了那些年少成名,月薪5萬的助理,大器早成的牛人,繼而不得不忍受一萬噸的暴擊后,當小馬宋老師在文章中真誠且坦誠地寫道,他在年輕的時候,并不是那種想得特別明白的年輕人,不像他的書《朋友圈的尖子生》里馬文亞,10歲的時候就想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李叫獸在高中的時候就確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說,他的青春過的渾渾噩噩,步入職場后也是經歷了好幾番的瞎折騰,才步入正軌。
可不是瞎折騰嗎。
“1998年,西安交大鍋爐專業畢業,分配到中石化集團天津石化煉油廠燒鍋爐。
2001年,到北航上學,沒好好上課,期間全職做過IPMP培訓、經濟觀察報策劃、財經時報編輯。
2005年,加入國際廣告公司FCB任文案。
2008年,加入奧美互動任助理創意總監。
2010年,加入藍色光標公關集團參與組建藍標互動廣告公司并任策略總監。
2011年,創辦在線技能交易網站第九課堂。目前兼任暴風影音品牌顧問。”
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工作經歷復雜了點,對大部分人的職業規劃來說可能沒有參考意義,畢竟當他真正進入廣告行業,已經是二十八歲的高齡了。而他也承認,所有的瞎折騰,原因都在于沒有思考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以及該如何去做。
不過,也正是這種“坎坷”的經歷,與他后來在所熱愛的事業上所取得的成就與高度,更讓人信服,過去的荒廢的時間,走過的“歧途”是你以后更加努力,憤而前進的理由,而不是你混吃等死,破罐子破摔的借口。
3
關于《朋友圈的尖子生》這本書,首先說明,這并不是一本販賣成功學的書,(事實上,我也蠻討厭成功學的)這是一本兜售成功方法論的書,像我這般的普通人看了之后,會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中:懷疑自己是不是太無趣了,太不酷了,甚至是太窮了?!
不過被虐后,還必須慶幸自己讀到了這么一本好書,因為不管是有趣的經歷,還是做事的方法,這些東西不僅能讓人大開眼界,還能啟發各種思考,當然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讓你看到了生命更多的可能性,原來事情還可以這么做,人還可以這樣活著,也就是說它讓你看到了一種自由。
對于現階段的我來說,這本書帶給了的最大價值,應該是關于學習與做事的方法論的思考,嗯,用李笑來老師的話說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說到學習方法論,一個毫無爭議的分類維度是,自學與向他人學習。
關于自我學習,小馬宋老師總結說,世界上主要有兩種學習方式,一種是通過大量的案例研究和觀察,比如他在做廣告的初期就閱讀了幾萬個世界上最好的創意廣告;一種是通過閱讀,直接看書看會的,本書中講述的人物之一李叫獸就是這樣的,他通過閱讀理論就直接應用到工作和生活當中去了。
我們大部分人采用的就是第一種方式,即主要是通過過模仿和學習他人以及別人的案例和作品來學習的。就拿我自己來說,每一次我進入一個新行業,或者著手一份新工作,主要就是看這個行業內最牛逼的人是怎么樣的,然后通過一個一個的案例的積累,最終拼湊一個行業內的知識框架(當然這只是一種愿景,最后的真相可能是,知識框架是個什么東西,我從來沒見過。。。)反正,我是壓根就沒有通過老老實實死磕一個領域最經典的書,來建知識體系的覺悟。。
4
老實說,我之前也是沒有想到世間還有第二種方法論,也不知道地球上還有像李叫獸那樣的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寫的文章10W+也就罷了,關鍵是他的每篇文章都是干貨滿滿,甚至很多行業的高手都在認真研讀他定義的種種概念。如果只是10W+,有干貨也就罷了,最讓人不能忍的是,他居然是90后。
扎心了啊。
李叫獸長于系統的理論,能夠將文案應該怎樣寫講的頭頭是道,小馬宋從李叫獸的少年經歷和從小養成的讀書習慣,分析李叫獸后來成為國內營銷方面最年輕的專家,可不就和他年少的時候就展露出來的策略性思維方式有關。
可不是嘛,小的時候打架被秒殺,他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買一本書研究如何去打架,然后從各種街頭小販那里買了各種研究打架方法的書后,開始研究整理各種流派打架的技法和策略……然后就不斷地刻意練習,最后就成了學校里面最能打架的熊孩子之一了……
我最佩服李叫獸的一點就是,他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理論結合實踐,然后在執行的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反饋,繼而堅定了對理論的信心,繼而堅持看過的理論一定要一一實踐。
我們大部分人讀書,不管是出于裝逼,還是為了自我成長,都有這樣一個誤區:看過就忘了,抑或看了、記住了,也是對書中的道理將信將疑,不管它是對是錯,反正我也不會去驗證,更別談什么指導實踐了。
哪相信嘴上說著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心里最信奉的還是“知道那么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5
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很有自知之明,這輩子除了讀書,我恐怕做什么都是廢柴,好在對于讀書,我自認為還是比較擅長的。但是讀完《朋友圈的尖子生》,看了像李叫獸,李倩等大牛的讀書方法論,我覺得很恐慌啊,畢竟當你干一件事干了好幾年,自以為還有點心得的時候,突然知道原來世界上還存在一個你根本不知道的玩法…………原來你自己只是一只井底之蛙,根本不知道天有多高天地間有多么的廣闊。這很恐怖啊。
比之于困在自己的認知局限里,更令人恐慌的是,你有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里。怎么辦呢?幸運的是,在《朋友圈的尖子生》這本書中,小馬宋已經給出了完美的答案。
小馬宋的做法是,跟不同的人聊天,觀察和了解一個牛人,這甚至變成他了主要的學習方式。
李倩,青山資本的董事總經理的做法是,整理她手頭的名片,然后把她認為有意思的人,全部約出來喝下午茶。
脫不花,羅輯思維CEO的做法是,直接撲倒導師,很多年前,她在沒有任何人背書和介紹,也沒有支付任何費用的情況下,找來各種導師為她解答問題,輔導或者幫助她完成各種不靠譜的工作任務……
當然,這就是學習方法論的另一個維度,即如何向他人學習了,那么,有時間再接著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