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作者,色列學者尤瓦爾·赫拉利,主要講人類這個物種(即智人)的歷史,講述人類如何從靈長類動物通過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轉變成為現在的人類,以及帝國、貨幣、宗教等因素如何造就了人類的融合統一。

備注:因為第四章比較重要,所以筆記記錄更為詳細。


第一章 認知革命

250萬年前,最早的人類在歐亞大陸開始演化,過著采集狩獵生活,整整200萬年,人類只是地球上一種弱小的并不特別的動物,雖然他們擁有會使用火等工具、有比較大的大腦、超凡的學習能力、復雜的社會結構等優勢,但一直到7萬前的認知革命(討論虛構的故事使得人類合作成為可能)才使得人類從食物鏈中端一躍而居到食物鏈頂端,自此智人如洪水猛獸般開始在地球各個角落擴張,帶來了第一場動物界的生態浩劫,許多大型哺乳動物遭受重創。

第二章 農業革命

大約1萬年前,人類為了得到更多的豐富的食物,開始馴化動植物(動物包括綿羊、山羊、豬、雞,植物有小麥),自此開始向農業社會邁進,農業社會的發展使得文字、數字的出現和發展成為必然,同時地球上人口迅速增加,出現復雜的社會交際網絡,人類開始構建起想象的秩序來維持大規模合作,正是這些成為了人類大規模政治和社會制度的基礎,并開始出現階級制度和歧視。

第三章 人類的融合統一

公元前1萬年,地球上有數千個人類文明,到現代世界全球逐漸形成融合統一。這個過程中,金錢、帝國、宗教對人類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以物換物發展起來的金錢系統成為了人類最有效和普遍的互信系統,大大促進了陌生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和信任,并與政治社會意識緊密相連;帝國的擴張造成了民族多樣性的減少。本著為人類福祉的帝國,得到了屬民接納,于是這些混合的文化相互融合、繼續傳承;過去人類的宗教以泛神論為信仰體系,具有地域性、排他性,逐漸發展到具有包容性的多神論,再到一神論(基督教),徹底打垮其它宗教,發展到具備普世特質和推廣特質的佛教(自然法則),到現代,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宗教,一步步向著人類融合統一靠近。然而,歷史的發展與選擇并不是為了提升人類福祉,我們也并不知道未來智人將走向何處。

第四章 ?科學革命

過去500年,工業革命和科學革命對人類世界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工業革命開啟了能源的轉換,為人類解決了原料短缺的問題,經濟、社會秩序、倫理觀等發生極大變化;科學革命將人類帶到阿拉莫戈多,帶上月球,這意味著人類擁有結束歷史進程的能力,打破了世界不在進步的思想。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給人類經濟、生活各方面帶來前所未有的突破,人類也進入了迄今為止最和平的年代,但這些改變和發展是否真的令人快樂?未來智人又該走向何處?


第十四章 發現自己的無知

現代科學的獨特性在于公開承認人類對很多的問題無法解答,承認自己的無知后,人類理解世界運作的能力以及創造新科技的能力大大提高。科學革命的誕生使得人們愿意相信依靠科技的創新發展能夠取得經濟、醫療、軍事上的大突破。現代科學使用非常嚴謹的數學工具,像牛頓運動定律、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以及概率與統計學等偉大的成就都是據此發展而來,而今人文領域學科也將越來越依賴數學。受到軍事的推動作用,現代科學以及科技發展迅速,政府、企業、基金會和富人也為科學科技投入巨額經費,固其也帶著某些政治、經濟或宗教的目的。科學創造新的科技,解決了例如人類貧窮等問題,同時打破了世界不再進步的思想論,例如過去的宗教和意識形態強調死亡是人類必然的命運,而現代科學發展至今,它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打破死亡的概念,給予人類永恒的生命。

第十五章 科學與帝國的聯姻

科學革命與現代帝國主義密不可分。現代晚期強盛的帝國都積極發展科學研究,希望取得科技創新。為了新領土、新知識,歐洲帝國主義不斷征服和探索外面的世界,建立殖民地,像庫克遠征軍大大完善發展了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植物學、動物學和人類學,歐洲帝國全球大航海改變填補了全球地圖空白,但帝國所到之處本是有其軍事目的-占領新領地,建立殖民主義,這對原住居民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現代科學在歐洲帝國內蓬勃發展,大大促進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發展,但同時也被帝國主義用作某些邪惡的用途,如種族主義等。

第十六章 資本主義教條

進步的概念使得人們對未來的信任增加,現代經濟與與人們對未來的信任形成了正向循環,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快速發展的信貸市場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誕生,資本主義愈演愈烈,深刻可影響了現代經濟、政治、宗教、科學等的發展,國家信用評級成為了信貸市場發展最有力的關鍵指標。同時,帝國與資本主義緊密結合,形成殖民地及利潤演化的奇妙循環,到19世紀更為緊密,資本主義的貪婪與瘋狂直接導致了戰爭、大西洋奴隸貿易、剝削歐洲的勞工階級等慘不忍睹情形的發生。

第十七章 ?工業的巨輪

工業革命,以蒸汽機、內燃機、電力的發明為代表,其核心即能源轉換的革命,為人類解決了原料短缺的問題,使人類總能在關鍵時刻駕馭大量又廉價的能源,例如塑料的發明、鋁的提取、氨氣的提取等;機械化使得農地、農畜大幅躍進的同時也使得動植物遭到機械化,動物的生命、情感需求被人類無情忽略;現代資本主義催生了消費主義倫理觀,大多數人都能夠輕松達到資本主義/消費主義的理想,這種倫理觀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第十八章 一場永遠的革命

工業革命對人類和世界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世界被塑造成了符合人類需求的樣子,同時自然生態遭到嚴重破壞。工業化的時間使得時鐘的概念被推進人類活動當中,產生了統一的時刻表系統。工業革命使得社會秩序發生改變:過去的100多萬年的家庭和社群瓦解,改由國家和市場替代,并越來越強調個人的獨立性;人類想象的社群也由民族主義向消費主義躍進。從長遠來看,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發展迅速,讓人類擁有了迄今為止最美好的和平年代。

第十九章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人類對于快樂的歷史研究一直處于空白狀態。過去我們認為快樂是由各種實質因素(如健康、飲食和財富)主導,現代科學也通過統計人類主觀感受來計算出金錢等各種因素與快樂的相關度,目前有一項關于快樂重要的一項研究發現認為快樂的關鍵在于人類的期望;而生物學家認為快樂與人的生化機制(神經、神經元、突觸、激素)有關,然而這似乎將快樂與快感混為一談,于是乎,另一種結論被提出:快樂取決于主觀認為生命的整體是否有意義、有價值。以上論述都認為快樂是一種主觀感受,這也是現代自由主義的觀點,這與大多數宗教和哲學看待快樂的方式不同。佛教認為快樂在于放下追求追求主觀感受,就如同躺在海灘,靜靜感受波浪的起伏,而不是去想法設法改變或阻止波浪的起伏。總而言之,對快樂的歷史研究還處在起始階段,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了解各種不同的研究方法,并提出正確的問題。

第二十章 智人末日

過去40億年,地球上每一種生物演化都是依據自然選擇法則,一直到過去不久之前,我們才能夠對生物進行智慧設計,而未來可能讓智慧設計取代自然選擇的方式是生物工程(biological engineerring)、仿生工程(cyborg engineerring)與無機生命(inorganic life)。隨著未來科技的發展,人類意識與身份認同將會發生根本改變。雖然我們不知道未來世界究竟會如何發展,但是我們可以思考未來智人究竟該走向何處。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