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素,湖北人。4月因一篇《我是范雨素》火了起來。文中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文筆輕盈地道出了,44年來,一個初中畢業的農家女娃兒,命運輾轉艱難的經歷。
12歲那年,不能忍受在鄉下坐井觀天的枯燥日子,去了北京。覺得自己是一個看不到理想火苗的人。便和一個東北人結婚,草草地把自己嫁了。后因孩爸酗酒打人。實在受不了家暴,便帶著兩個孩子回到了老家襄陽。
因老家傳統的觀念,她已明白,沒有家了。便又帶著兩個孩兒,回到了北京做了育兒嫂。很忙,但她覺得:“活著就要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滿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
《華嚴經》上云: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當心靈專注某件事而不受任何雜念干擾時,會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心里暗暗發生,行動就能產生巨大的能量。當記者蜂擁而來時,范雨素說自己是靠體力吃飯,不是靠文字吃飯的。進而躲進了深山古廟,說自己的社交恐懼癥進化成抑郁癥了,希望記者能轉發其微信,告之蜂擁而來之人,她的歉意。
心如工畫,專注一件事兒時,能畫出豐富多彩你想要的內容。不僅自己,也給予了別人。范雨素多年來喜愛閱讀與動筆的堅定信念沒有改變,堅強、自愛、奮斗不息,一間皮村四合院里8平方的小屋,有陽光照進來,她說就很幸福,很有安全感。
這樣貧苦艱難的生活,她也沒有忘記書寫,寫她身邊的人,寫她經歷過的事兒,寫她的母親、大哥哥、大姐姐、小姐姐,寫她的生活。文中沒有乞求讓人同情的文字賣弄,也沒有傷心傷肺的憂傷,有的是冷峻的幽默和理解力。沒有寫大苦難,只有娓娓道來的思鄉之情以及語言流暢輕盈的幽默感。、
只初中畢業的范雨素,用她自己獨特的視角,寫下女人的堅韌、命運、求知欲與好奇心。不僅她,還有她的大女兒都依賴于閱讀的自我教育,滋養著她們的心靈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范雨素火了,這也是她多年調動意識中的全部力量,形成了條件反射,從而使她畫出了種種物。多年的閱讀,在她的身上已經根深蒂固,自然而然流出的文字,闖蕩世界的智慧,面對家暴時的選擇離開。她在閱讀中發現了自己,用書中的世界征服和改造了現實。
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你的目標何在,就要專一的迎著目標前進,不顧一切,拋開雜念,把精力集中起來。這樣,獲得成功就容易多了,你也能畫出你想要的種種物。就如一個44歲,愛讀書的范雨素一樣,打開心靈之門,找到自己,用心的力量實現自己價值!
掙扎與成功,財富與夢想。在我們的心靈深入,做一個專注的“畫師”,給我們的人生畫出美麗的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