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末,我們不討論王寶強離婚事件孰是孰非,還是老規矩,推薦大家3本好書、介紹一位品酒大師、聊聊東西方認知差異。
一、《Grit》
1、Grit是什么
Grit在古英語中的意思為沙礫,Angela Duckworth 在2013年TED演講時,將其定義為堅毅的品質,認為Grit有兩個特征,熱情和持久。
Grit是一個很好的指標,能夠測試一個未來是否能取得成就,因為有所成就者必須具備熱情和堅持。
2、啟示
人工智能正在搶奪和替代人的工作,所以我們必須思考還有什么空間可以提升自身。
抽象思維造成了智商的持續提升,我們在繼續強化抽象思維的同時結合具象,這是人類未來的發展方向,但要做到這些,需要Grit(熱情+堅持)。
二、《The Upside of Stress》
1、對壓力的不同態度和觀念才能影響人的健康
壓力其實是一個應激反應,當你認為壓力是好的,壓力就是好的,反之亦然。
壓力之下男性的反應和女性的反應是不同的。一般來說,男性會選擇自己單獨去承擔壓力,而女性會選擇找朋友一起去解決。
2、啟示
在未來人工智能極度發達的時代,有三種人是不容易被替代的:一是創意工作者,二是連接者,三是領導者。女性更愿意社交,特別適合做連接者,而連接者的數量要比創意者和領導者多的多,所以未來是女性的時代。
我們不用對壓力持有否定的態度,可以積極地面對。男性如果學會更柔和、更社會化的女性化思維,就能活得更健康長壽一些。
三、《一切顯而易見》
1、常識誤導了我們?
本書作者Duncan J. Watts 用大量數據向我們指出,只有理解了常識會如何以及在何時誤導我們,我們才不僅能了解現在,而且能規劃未來。他提出了六度分隔理論和小世界模型。他是世界上第一個通過社交網絡對歷史做可不可以假設研究的人。
小世界模型:根據社交網絡的度數,每個群體的個人和其他群體的個人之間都有橋梁可以搭建。
2、澄清認知形成的過程
《烏合之眾》,前期我也推薦過,講述了群體愚蠢;《群體智能》,美國民主選舉的投票制度就是根據其觀點設定的;《一切顯而易見》,告訴我們群體愚蠢和群體智能是何時產生的。
3、啟示
人類在聽到一件事情的結論后,會增加知識性的證據來強化對這個結論的認同;人類對與自己認知相同的東西,都會不加選擇的接受,而和自己認知相排斥的東西,就會把它屏蔽掉。
所以,群體愚蠢出現的概率遠遠高于群體智能。
四、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品酒師
1、Robert M. Parker, Jr.
羅伯特·帕克(Robert M. Parker, Jr.)是世界上少有的,喝再多葡萄酒,腮幫子也不會“發木”的人,“單寧”對他沒有影響,所以他的味覺系統敏感度不會下降。
他創辦了《葡萄酒倡導家》的雜志和推廣普及葡萄酒知識的網站eRobertParker.com,同時他首創了百分之評分標準。
2、拉菲82
拉菲82是羅伯特·帕克的經典一戰,他成功預測了1982年波爾多的葡萄酒品質。
拉菲82確實不錯,但是值不值那個天價,就因人而異了。
五、認知領域的東西方差異
1、認知上的東西方差異
西方是機械式思維,喜歡定量描述自然現象;東方是直接描述復雜社會和復雜現象,是定性描述。
定量思維可以不斷趨近真相,定性思維缺乏延續性和成長性,沒法自我完善。
2、啟示
認知能讓個人幸福、社會進步。認知的關鍵不是看掌握多少書本知識,而在于能否通過實踐真正增強對自己的了解。
我們需要體會和掌握自己行為的偏差,這是未來認知科學應用到社會中最關鍵的一步。
你承擔的社會風險,決定著你的社會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