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強調都是知識之環,即知識從沉淀、組織、應用、創新等方面螺旋上升的過程。
我們的知識管理項目也往往是從這個角度來進行說明和建設的。
最近看到一本書倒是從另外的角度講了到底應該怎么在一家企業里建設適合自身情況的知識管理項目。
我進行了一些總結和梳理,提煉相關的信息形成了本文。
希望對準備或正在建設知識管理的大家有所幫助。
認清現狀
我們之前也給一些單位做過知識管理的解決方案,同時也研究過其他一些知名企業(如IBM、西門子等)的一些解決方案。
發現有種人云亦云的意思。
- 你建設專業知識庫,建設各種單點庫,我也建。
- 你集成各個外部知識來源系統,我也集成。
- 你整理結構化知識條目,我也整理。
- 你花錢建知識管理系統,我也花錢。
但是,往往效果都十分的不盡如人意。
其實主要是因為大家都陷入了一種怪圈,認為別人做了的,成功了的就一定適合自己。
也許有些方面的管理辦法是可以拿來主義的,但是知識管理不同。
因為它是需要基于企業現實情況而實施不同的管理手段的。
嘗試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吧!
- 目前關鍵知識是隱性的還是顯性的?
- 所需的知識轉換性質是什么?
- 工作的性質是什么?
- ……
舉個例子,作為一家工廠你關注的更多的可能是經驗、案例這類隱性知識。
而作為一家研究院,你關注的更多的可能是一些理論、學術研究成果,這類顯性知識。
針對顯性知識或隱性知識為主的單位,你的知識管理方式肯定會有所不同。
確定知識管理方法
基于你對于企業關鍵知識的確定,以及一些現狀的確認,可以來選擇適合知識管理方法。
書中提供了一個知識管理方法的分類,這個分類是基于“組織關注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程度,以及其中的人員互動程度或便捷性”的。
自助服務
這類知識管理辦法的重點是從對話和討論中獲取信息并對知識進行編碼。
也就是提供一個環境,讓員工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地方去提問、討論并得到答案。
這也是通常意義上的“教育契機”。
大家會發現,當時迫切的需要用到一項知識時,你學習的效率是相當高的。
你的迫切需要就是一種“教育契機”。
總結經驗教訓
適用于特定的流程和項目,這類知識方法幫助員工收集、共享經驗教訓,在經驗教訓中學習。
這種方法也被稱為“事后回顧”。
另一個目標是與同事們分享這些經驗。
實踐社區
員工們圍繞著某個問題、學科或知識體系進行分享和相互學習。
他們往往采用正式的方式,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并熱衷于分享經驗、見解和好的實踐經歷,引導知識體系的發展以及有效促進成員發展。
因為具有跨組織邊界的優勢,實踐社區可能是最普遍的知識管理方法。
最佳實踐轉化
最佳實踐轉化包括在一個組織內各個單位識別并傳遞成功的、經證明的實踐和流程。
價值主張旨在彌補績效差異并使用所有想死的組織單位達到同一績效標準。
一個系統的、健康的傳遞流程通常包括通過結構化方法進行正式的促進和培訓。
依據企業自身的情況,可能你的最終選擇是一個組合式的方法。
但是至少你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方法是適合企業的。
測量知識管理效果
當你實踐了知識管理項目后,如何評價效果呢?
大家都知道最好的評價方法就是和企業效益掛鉤。
但是具體怎么做呢?
基于APQC提出的知識管理水平模型,在不同的層級上,知識測量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層級1:初始階段——日益增強的意識
此時說測量還為時尚早。
但是你應該有一個如何依靠關鍵知識流增加組織價值的愿景。
層級2:發展階段——越來越多的參與
當知識管理項目開始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并關注之后,“參與度”這個指標可以得到測量。
比如,最佳實踐知識庫的貢獻量,文件下載數量和參與社區實踐的員工數量等等。
層級3:標準化——調整過程和方法
當一切都步入正軌后,你的知識管理項目已經能夠清晰的展示知識管理方法影響整體戰略的價值路徑。
換句話說,你應該開始關注這些知識到底給企業帶來了多少價值。
你需要對這些進行數據的收集和評價。
圖
層級4:優化階段——推動組織的產出
這個階段的測量應該關注投資回報率和績效預測。
你要建立知識管理工作和總體戰略目標之間的財務關聯,不斷的進行知識流程、知識管理方法及其對業務績效和業務產出影響等方面的定量分析。
具體的方法可以考慮整合進入組織的績效積分卡。
層級5:創新階段——持續改進實踐
在這個階段,清晰的業務成果證明了組織對知識管理項目持續投資的正確性。
測量應該能夠使你采取預測性和創新性的行動。
采取這些行動的一個必要條件是把測量獲取的實踐進行分析從而變得有意義。
所以,你會發現在建設知識管理項目的同時,配套的應該需要建立一個測量評估體系。
這個體系會保證你隨時調整方向,與企業發展方向和愿景保持一致。
寫在最后:
其實知識管理系統建設很容易,無非是建立一個數據庫、文檔庫。
真正的難點是將這些文檔和知識與實際的業務相結合,然其為企業的業務活動服務。
通過建立人與知識、知識與知識、知識與人之間的關聯,讓知識成為“活水”流動起來。
人,會是知識管理項目中關鍵的因素。
《知識管理如何改變商業模式》,這是小婧今年讀的第24本書,分享給大家。
小婧是一名行走在產品路上的資深業務分析師(BA),如果想與我同行,就請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