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不一致性傾向--查理芒格的人類誤判心理學5/25

不愿意改變是避免不一致性傾向的一種形式。從進化的角度分析,人類的抗改變模式可能是由于以下幾種因素共同作用,不斷強化并被保留下來:

1,人類的遠祖需要迅速做出決定才能生存下來,抗改變有助于快速決定;

2,抗改變使得人們的反應可預測,更加有助于人類的祖先通過群體協作獲得生存優勢;

就這樣,抗拒改變的傾向被保留了下來。

因而,你會恍然大悟,為什么改變自己那么困難;為什么習慣養成后,持續的時間越久,去除的難度越大;盡管知道哪些習慣不好,卻牢固得無法打破。

這里給我們的啟示就是:防止一種習慣的養成要比改變它容易得多。明智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維持許多好習慣,避免或者戒除許多壞習慣。

人們傾向于積累大量僵化的結論和態度,并矢志不渝的堅信,而且從不復盤,不檢查,更不會改變,即使有大量的證據表明它們是錯誤的。

避免懷疑傾向和抗拒改變傾向,使人們快速決定然后固守自己的觀點。我們都曾遇到過非常固執自信的人,即使你用各種邏輯,各種理論驗證了他的決定是不妥的,他仍然一意孤行,堅持自己的做法。很不幸,這樣偏執的人,以老年人居多。所以社會上有專門針對老年人行騙的許多團伙,不外乎是保健品功效吹得神乎其神,理財產品收益率高得驚人,騙局很簡單,但是老年人就是愿意相信,而且瞞著家里人偷偷買。

也許你會說,這些老年人是因為文化水平低,才被騙的。可是這些事情仍然可能發生在高級知識分子身上,前些日子某知名大學教授被騙上千萬賣房款就是真實案例。還有人說,是由于家人不能陪伴造成老年人孤單容易受騙,但是老伴和子女守在身邊,瞞著家里人買買買的老年人也大有人在。根本原因就是心存妄想(想要減緩衰老,占便宜),固執己見,抗拒改變。

我們通過學習這個傾向,能夠清楚地認識到人類由于天生的避免不一致性傾向會犯認知錯誤,就應該訓練自己認真考慮任何有可能證偽自己觀點的證據,尤其是認為自己的觀點特別正確的時候更要如此。達爾文就是運用此方法成功化解這兩個傾向,對自己的假說努力證偽,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當然避免不一致性傾向,也給文明社會帶來了許多好的影響:大多數人都會忠于職守,扮演好醫生、教師、職員、配偶等角色。如果一個人假裝擁有某種身份、習慣或者結論,只要時間夠長,他自己通常就會信以為真。TED上曾經提過一個觀點,只要你每天用很短的時間對著鏡子做出很自信的樣子,時間久了,你就會真的越來越自信。許多辯護律師最后會深信他們以前只是假裝相信的東西。

這種傾向在投資中會造成哪些問題呢?

主要表現為“和自己的股票談戀愛”,一旦買入,就怎么看都是好,會忽略那些不好的事件對公司的影響,無法客觀理性的分析。

雖然說應該長期價值投資,但是當一家公司業績明顯轉壞,經營出現問題的時候,或者市值被極端高估的時候,就已經不符合價值投資了。比如說長虹電視,比如說剛上市就被炒到48的中石油,還有市盈率高達一百多倍的神創板。很多人都只會死守著當初的決定,即使買入理由已經發生變化了,仍然視而不見,抗拒改變。

今天是第五種傾向,我們可以把前面談到的幾種傾向做一個回顧,看看自己身上是否有這些傾向,造成好的和不好的結果都分別是什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這是一篇讀書筆記,我覺得有些知識是常看常新的。所以今天又把它搬過來交了作業,希望大家共勉。 很快,我發現自己身邊出...
    007Perryly閱讀 2,564評論 0 3
  • 文:查理·芒格 在關于查理芒格的重要著作《窮查理寶典》中,人類誤判心理學被放在最后第十一講,也就是最后一講,這最后...
    謝宇衡閱讀 1,143評論 0 5
  • 痛苦都是死本能,隨著時間的累計和空間的轉換,積極努力,這份死本能就會最終化解。 我們都會經歷不同層次的痛苦,每個人...
    王朋彥閱讀 169評論 0 0
  • 一個人旅行。 會收獲大媽大姐們意味深長的目光,“哦,你一個人來的嗎?好勇敢啊!”可言談之間溢出的并不是贊許,而是覺...
    晨熙9閱讀 236評論 0 1
  • 催眠大師艾瑞克森小時候患小兒麻痹癥導致他聽力受損,這讓他發現了更多常人沒有注意到的催眠秘訣。一次他去教堂,看到唱詩...
    Vidya程瑩閱讀 2,642評論 5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