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億年前,也許是某個早晨,也許是某個夜晚,也許是某一天的某一個瞬間,山崩地裂地動山搖的巨大聲響里,云臺山挺起了堅實的脊梁……”國慶中秋假期,和四位朋友慕名報名參加河南焦作“云臺山三日游”。
由于登山和來回長時間坐車,回到家里后,感覺腰酸腿痛,一直不想動手敲擊鍵盤,但大腦也一直不得清閑,云臺山三日游所經歷的一些事經常在腦海映現、縈繞,揮之不去。看來,不記下一些文字,大腦就不會忘卻這三天的經歷。
其實,當地官方已邀集文人墨客用華麗的詞藻描繪了云臺山的美麗風景,用絢爛的圖片展示了云臺山的奇妙精彩,用新媒體全景呈現了云臺山的雄偉壯觀……而我一個普通游客,又是來去匆匆、走馬觀花,又怎能全景展現云臺山的雄、奇、幽、秀、凈呢?思慮再三,還是記點這三日的所見所聞、云臺山風景的“冰山一角”吧,既讓大腦得于清靜,也不虛枉“到此一游”。
10月5日 ??雨轉多云
早晨六點鐘起床,窗外陰沉沉的,窗臺上的雨棚被雨滴敲打著發出“嗒、嗒、嗒”的聲響……此時,心情也像天氣一樣陰郁、沉重。
按照隨團導游的安排,我趕緊洗漱、收拾行李,于七點半乘公汽到達指定的位置上了一輛面包車,乘此車到高速路口換乘旅游大巴車。
出城以后,不知怎的,老天爺好像是有意考驗我們旅行的意志、阻擋我們前行的腳步。雨,越下越大,擋風玻璃上的雨刮器不停地來回刮擦形成兩條極速水流,路面則被雨滴“砸”出朵朵水花……
無巧不成書。我們一到高速路口,雨也隨之停了,估計是老天爺看到我們“一意孤行”的決心,也只好遂了我們的意愿。不一會,我們就換乘了從宜昌出發的“宜昌至焦作”專線旅游大巴,隨團河南籍年青女導游向我們介紹了本次旅游的時間、線路安排、注意事項等。
就這樣,滿車游客在昏昏欲睡中一路北行……而我卻沒有絲毫睡意,說不清是滿心期待的興奮,還是對景區天氣的擔憂……
進入河南地界,天氣已經變成多云了,同伴發出了“預報真準”的感慨。此時,我的心情也隨著天氣的逐漸向好而變得暢快起來,看來此行不會“白走一趟”。
這一天,八百多公里的路程,僅在二廣高速遭遇了約半個小時的堵車,車上不時發出抱怨聲,也有乘客安慰:“黃金周出游,堵是常態,不堵反而不正常了。”
緊走慢趕,到焦作時已是下午五點多了,整整坐了近十個小時的車,疲乏至極。
根據行程的安排,當天必須看一個景點,導游征求大多數乘客的意見后,一團三十多人便來到了由中央電視臺和焦作市共同投資二億多元建設的影視拍攝基地。
據導游介紹,該影視城是以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時期文化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主要景點由城門廣場區、周王宮區、靈臺、市井街區、楚王宮區、一代天驕區、外景區等多處影視拍攝景觀組成,電視劇《老子傳奇》、新版《三國演義》、新版《水滸傳》、《東周列傳》和電影《戰國》等多部影視劇在此取景,是首批“全國影視指定拍攝基地”“中國十大影視城”“全國首批九家影視拍攝基地”。遺憾的是,由于夜幕降臨,我們只好乘坐游覽車直達楚王宮游覽,自由欣賞了當地為了迎接國慶中秋而舉辦的燈展。
雖然有些遺憾,但我此行的目的就是云臺山看峽谷奇觀,所以帶著當天的勞累、遺憾和對明天的期待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10月6日 ???晴
山水云臺,峽谷奇觀。
早上六點十分,我們出焦作市區東行約二十多公里來到了云臺山風景區。
在主體山門售票大廳前,一塊九千平方米綠茵茵的人造大草坪讓人頓感生機盎然、神清氣爽,人們一掃多日因長期陰雨而籠罩于心頭的陰霾,歡聲笑語,駐足拍照。
乘上了景區旅游大巴,一會明一會暗,穿越“疊彩洞”。其實,全長四千八百多米的“疊彩洞”就是連接豫晉兩省的公路隧洞,是修武縣人民前后歷時八年開筑而成,洞洞首尾相連,峭壁間重疊而上。二0一四年,“疊彩洞”以擁有最多螺旋上升U形穿山人工隧洞的隧洞群被載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據介紹,該景區奇石林立,有蝸牛爬山、軍艦巡山、茅筍入云、赤兔受驚、下不來、雙鶉斗、一線天等景觀以及中國科學院命名的稀有多年生薔薇草本花木“太行花”。可惜,本次無緣觀賞。
穿洞、越澗、盤旋……大巴車來到了茱萸峰停車區。偌大的停車場內,車來車往,人頭攢動,汽車馬達的轟鳴聲、導游喇叭的呼喊聲、小商小販的叫賣聲、南腔北調的談笑聲……合奏出“黃金周”特有的交響樂。
青山依舊在,詩文千古芳。站在唐代詩人王維的雕塑前,青年時期經常背誦的一首詩突然竄入腦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相傳,此詩就是王維登上此峰后有感而作。
隨著游覽的人流,沿著或陡峭、或平緩的一千七百多級石砌臺階,拾級而上,登上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茱萸峰頂時,已是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了。
茱萸峰俗名小北頂,又名覆釜山,因其形貌似一只倒扣的大鍋而得名,峰頂建有真武大帝廟、天橋、云梯。
平臺內的樹上掛滿了紅色的“祈福帶”,護欄結實的鐵鏈上綴滿了“同心鎖”,這些隨風飄逸的紅布條、手一搖“叮當”作響的小銅鎖更讓云霧纏繞、香火旺盛的茱萸峰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雨過天晴,陽光明媚。站在真武大帝廟前,山風拂面,涼爽宜人,登山時的燥熱頃刻退卻。極目遠眺,只見云海茫茫,壁立千仞,峰巒堆翠,峽谷間不時冒出朵朵白云,游客仿佛置身于九天之上,油然生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
紅石峽,是云臺山的核心景區。整個峽谷由石英紅巖絕壁構成,屬于中國北方地區少有的丹霞地貌峽谷景觀。據介紹,谷里分布著白龍潭、黃龍潭、青龍潭、黑龍潭、臥龍潭、眠龍潭、醒龍潭、子龍潭、游龍潭,構成了“九龍溪”;還有幽瀑、穿石洞、一線天、相吻石、雙獅汲水、孔雀開屏等景觀。
下午兩點左右,我們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回形通道緩沖等待,順利通過指紋驗證,隨著人流緩緩下到谷底,然后沿著絕壁棧道一人“貼”著一人慢慢前行,觀看峽谷奇景,撫摸石英巖石,感嘆大自然的神奇,享受曲徑通幽的驚喜……尤其是來到穿石洞前,原來可并行兩人的棧道突然變成了“單行道”。此洞有明顯的人工斧鑿痕跡,也許原來只是一個自然形成、僅供獼猴等動物通過的狹小洞穴,后來為了方便游客通行才在開發時將其擴大為單人通道,同時也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還有一段凹進峭壁的“巖廊”更讓人稱奇,此廊每隔一段有一根仿真水泥“樹樁”支撐著廊頂,給人一種安全的心理慰藉,不要擔心頭頂的巖石會突然垮塌;廊頂許多地方現出濕痕,不時有幾滴“調皮”的泉水灑在你的頭頂或臂膀,倍感清涼、驚喜,真正讓人體會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神奇;廊下的山澗流水則發出隆隆的聲響,泛起淡淡的水霧,讓人感覺峽谷深不可測、心悸不已。
一條僅有兩千多米路程的峽谷棧道,由于九曲十八彎和游客眾多的原因,硬是走了兩個多小時,當然也有游客拍照取景耽誤時間的緣故。因為這里瀑布飛濺、溪水潺潺、潭深水碧、步步成景、景景迷人,讓人不得不駐足欣賞。
登頂茱萸峰,游覽紅石峽,徜徉子房湖……晚霞升起,第二天的行程在游興未盡中結束。
云臺山,無愧于AAAAA!
10月7日 ???多云
早晨六點二十分,我們從住宿的賓館出發,前往位于兩省(豫、晉)三縣(輝縣、修武、陵川)交界處——輝縣市薄壁鎮境內的寶泉風景區。
進入景區,汽車貼著峭壁往寶泉水庫的上游行進。據導游介紹,寶泉景區雖然目前只是AAAA級景區,但這里擁有高峽平湖、雄奇峽谷、超高瀑群等太行奇景,被稱為“中原第一瀑”的“見龍瀑”落差達三百二十米,瀑布最大流量可達每秒三千立方米,似云龍飛騰、氣貫如虹,讓人不禁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被譽為“太行第一潭”的“翡翠潭”碧綠無暇,明麗如畫,潭水蕩漾,猶如人間仙境。
景區停車場內,整齊停靠著一輛輛掛著湖北、山西、河北等省車牌的旅游大巴車;谷底一平湖內,或一家三口,或三五結伴,或單人劃槳……游客穿著救生衣優閑的劃著皮筏、竹筏,但更多的人們則沿著谷中的棧道漫步、賞景、拍照……
我與同伴沿著山谷的石級棧道,和著人流,時而穿行于飄浮的塑料浮橋,時而跨過流淌的涓涓溪流,時而坐在谷中巨石下的石凳上,盡情享受谷中溫潤的濕度、清新的空氣、徐徐的山風,充分感受那份恬適、野趣、浪漫。
漫步在谷底潭中曲折的木橋上,橋下清澈的溪水似泉涌一般不停地翻流,讓人感受到,該景區最大的特點是水多、水碧、水凈。是啊,谷中的“飛龍瀑”似一條扭動身體的長龍,左右擺動,活靈活現;掛壁的“玉女瀑”似身著潔白婚紗的少女,嬌羞柔媚,惟妙惟俏……溪落成瀑,瀑積為潭,潭溪相連,溪瀑成景,相映成趣,讓人流連忘返。
沿著谷底上行,遠遠望去,眼前出現一座酷似古代武官、猿猴的山峰。我想,若似武官,則是在鎮守這人間仙境的關隘,守望著人間的安寧與和諧;若似猿猴,則是靈猿化作巨石,永續欣賞人類的平安與幸福……
怪石奇峰,潭綠水碧,瀑多樹翠,云飄霧繞……這里,就是人間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