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的讀書總結我總算是完成了,想想我還有收獲的,至少逼著我讀了三遍《加速》,從中也體會了好書是需要多次閱讀,深度思考才能真正的吸收。或許是不喜歡舉辦方提出的讀書問題有對作者歌功頌德和市場操作的嫌疑,有些問題回答起來就很難進入心流,我也不免落入俗套,大贊作者,無限夸大書籍的作用(當然的確是本好書)。
昨天寫完讀書總結,我如負釋重,真實感受是近期都不想寫這樣的讀書總結了。反問自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是惰性?還是習慣性思維作怪?還是其他什么?
不否認,這樣深度閱讀及思考的確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或許是因為我之前沒有深度思考的習慣,而讀書總結提出的問題大多都需要我絞盡腦汁、大費周章才能勉強行文。第一二周尚且還能應付,到了后期,尤其是第四周,我就有希望馬上結束的想法了。
在舒適區(qū)做事,叫生活;在學習區(qū)做事,才叫練習。我自己心清楚要進步必須持續(xù)的在“學習區(qū)”做事;同時我也清楚,強迫自己只會焦慮,應付交差也并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
總結這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打破慣性的過程。以前養(yǎng)成的習慣是一天天的積累,無論是思維習慣還是做事習慣,亦或是生活習慣,打破它們,建立新的秩序,不可能一蹴而就。學到就要求自己馬上做到有成果,何嘗不是一種功利心。保持平衡才能持續(xù)的發(fā)力,激情過后總是歸于平淡,如何保持持續(xù)性學習,把持續(xù)進步變?yōu)橐粓龀B(tài),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最終還是要認清自己的現(xiàn)狀,不能盲目跟風。
1、 不再同時參加多個活動,目前自己不具備這個實力。
2、 百人百天寫作要堅持完成,實在沒有可寫,就跟自己嘮嘮嗑。
3、堅持自己的寫作風格,找準1-2個學習目標即可,無需人人都學。
4、不是人人都需要做社會資本,人脈管理,看清自己要的什么。
5、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好高騖遠。
6、重點是堅持,先養(yǎng)成堅持的習慣,再來提高堅持的質(zhì)量。
7、保持獨立思考能力,跟隨自己的心,不要盲目跟風。
最后告誡自己,努力是為了成為自己,而不是他人眼里的自己,不要掉進“努力”的怪圈里,好像不努力就對不起全世界,你要做的是對得起自己許下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