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優秀的文化,比如重陽節關注老人,中秋節關注親人團聚,元宵七夕關注情人。都是大人要什么要什么,甚至是引人向善的佛教文化,關注的也是大人不要什么。唯獨缺乏對兒童的關懷。甚至于到了今天有了兒童節,實質上慶祝形式也是兒童在表演,家長過來觀看,兒童最多也就得到了關注。
? ? ? ?90后的孩子會在兒童節收到禮物了,但是實質上也就是“買買買”。并沒有像孩子你表現得好,圣誕老人就會偷偷爬煙囪,在你襪子上塞禮物這樣的美麗傳說在精神上關懷你。中國的傳說都是嚇小孩的,什么鬼節晚上出去會撞鬼,除夕晚上要閉戶,甚至于連月亮這么美好的事物,都會變成,不聽話亂指月亮的話,就會被月娘割耳朵哦!想想都嚇哭,何況小孩子這么什么都相信的年齡。
? ? ? ?所以當西方的小孩子在憧憬圣誕老人的時候,中國的小孩子在憧憬自己變老。中國的小朋友張口閉口“我長大要成為...”,但是悲傷的是,長大與死亡一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終究會到來的,完全不需要花費應該有美好回憶的童年去憧憬的。
? ? ? 中國的傳說,中國的傳統文化里面沒有對兒童的關懷,本質上是缺乏對弱小群體的關懷。重陽節關懷老人是因為古代的中國,老人并不是弱勢群體,像陸游母親這種強大到能拆散兒子與兒媳的“高堂”多得是,這也得益于中國傳統的世襲文化。子從父業,你能不尊敬你老子?
? ? ? 這種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心的缺乏也表現在對動物的保護上,在西方國家強奸動物會被判刑,在國內根本還沒人關注。
? ? ? 缺乏關懷心是本質性的,以至于像圣誕這種有情懷有關懷的節日,到了國內就變成了兩股主要勢力,一股是盲目跟風還是“買買買”,另一股是圣誕是耶穌生下來了而已,關我什么事,關我中國人什么事,“你們這些從洋媚外”,“圣誕快滾出大學校園”!極少人關注圣誕老人爬煙囪給孩子制造驚喜的那種美好想象以及制造這些想象的大人們豐滿富有的關懷心。
? ? ? ?再是談談傳統文化以外的今天,浮躁的商業運作,以至于什么節日都變成了送禮物和購物,今天的人們關注的永遠是“物”,什么時候思考過文化的精神產物,更別談精神里面更細化之的關懷了。(轉載請注明,秋鴻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