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分析(下載)
一、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作用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冊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說明文的教材,與以前的教材相比,它對說明文的要求更為簡潔、準確,使得說明文教學理所應當成為本冊教材的重點。
其次,它體現了教育部制定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課程目標中的閱讀目標:“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這表明對說明文的閱讀也是初中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非常重要的語文能力之一。
二、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的具體內容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分為五個板塊六個單元,這是從以往教材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而來,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采用了這種模式。五個板塊分別是閱讀、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六個單元是指根據文章的內容或體裁把入選課文分為六個單元。具體來說:
第一單元主要是戰爭題材的敘事性文章。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使其主動發現問題,深入思考,把握文章內容,分析人物形象,體會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2、 分析敘事性作品中人物和事件的描述方法,掌握記敘文六要素。
3、 提高默讀速度和質量,提高默讀能力。
4、認識到非正義戰爭必敗的歷史規律,堅信只有和平與發展才是人類光明的前途。
教學重難點:
把握敘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核心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想象、驚心動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還要努力提高閱讀的質量和速度。
學情分析:
敘事性作品的內容包羅萬象,人物形象飽滿,事情發展經過完整。對于本單元的教學,首先讓學生牢固掌握記敘文的六要素,并通過反復閱讀,使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事情發展經過能有清晰地認識。同時,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用心感受、體驗、理解、比較和思考課文的內容,爭取能夠在反復閱讀的教學方式中開啟和提高學生的心智。
教學建議:
1、通過查閱歷史資料,弄清各個文章的人物事件,深入閱讀理解,認真思考,多讀多練。
2、應該對戰爭有個正確的認識,正確對待戰爭,知道和平才是人類發展的共識
3、要結合記敘文六要素,指導學生把握敘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主要內容:
1、《新聞二則》了解回顧歷史,反映了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報導了人民革命戰爭的節節勝利和反革命戰爭的節節敗退的真實現狀。
2、《蘆花蕩》記敘了人民向侵略者討還血債的英雄行為,在充滿詩情畫意的蘆花蕩里,展現了“老頭子” 那種孤膽英雄形象,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熱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魚鷹。從本文可以了解了解孫犁小說的總體特點,從小說三要素出發,分析本文的思想內容、人物、藝術。
3、《蠟燭》回顧世界反法西斯斗爭歷史,敘述了老夫人在槍林彈雨中掩埋烈士的悲壯場面,塑造南斯拉夫母親那感人肺腑的形象,從本文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結成的情誼。
4、《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罷特勒上尉的信》以書信的形式,譴責了英法聯軍火燒明園的強盜行經。通過本文了解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與罪惡。
5、《親愛的爸爸媽媽》記述作者自己參加悼念活動的見聞,再現被慘殺者的場面,反襯出法西斯強盜的滅絕人性的行為。
學習本單元,要求正確認識人類產生后戰爭的歷史、實質,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戰爭,譴責非正義戰爭,支持反侵略深入學習虛實好敘事性作品,掌握根據不同內容選擇不同文體和表達方法的構思原則,認識敘事類中新聞、小說的文體。
第二單元主要是有關愛心的文章。
教學目標:
1、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愛,培養學生關心他人的情操。
2、熟讀課文,從中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的功能和特點。
3、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理清記敘文的篇章結構特點,如記敘文的順序和線索。
教學重難點:
學習本單元,讓我們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學情分析:
本單元課文皆為記敘文。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熟讀課文,學習記敘文的方法,揣摩記敘文的語言特點,從而提高寫作能力。同時,教學時一定要引導學生認真感受文中所體現出的感人至深的愛心,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
教學建議:
通過認真熟讀課文,感受和體會形形色色的愛。課下可以與朋友親人交流,分享人間博大的愛。通過學習和交流,學會表達“博大的愛”,陶冶美的情操。
主要內容:
1、《阿長與〈山海經〉》魯迅通過懷念自己的保姆長媽媽,這個不識文斷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連真名實姓都不為人所知的普通人,表現了阿長難能可貴的純樸以及阿長對自己今后成長的影響。學習這節課,可以觀察、體味普通人身上的人情,重視親情、友情,學會關愛人。
2、《背影》表達了作者至情至真的父子之愛。歌頌父愛,一般是正面寫父親的高大形象,這篇課文卻寫父親的背影,寫父親不美的外表、動作和不漂亮的語言。寫愛的文章,往往有淋漓盡致的描寫,這篇課文的語言卻很樸素,通過這些,你也會體會感受到父母親之愛。
3、《臺階》小說塑造了一個充滿愛心的農民父親形象,體會、理解父母親養家的艱辛及對子女的愛心,也引出了造屋“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的思考。
4、《老王》散文以“我”與老王的交往為線索,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愛與善良是緊密相連的。在我們周圍,有一些向老王這樣生活艱難的人,他阿門不被人重視,卻有一顆金子般的心。通過這篇課文,觀察、感受普通人身上的美德和善良。
5、《信客》信客作為一種職業已經消失,但是作為一輩子默默奉獻的一類人,卻沒有絕跡,也不會絕跡。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觀察、學習普通人身上的美德,培養誠信為中心的個人品質。
學習本單元,應該培養學生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情感,培養學生的體諒人、同情人、關愛人的感情,特別是關注關愛普通人、弱勢群體。學習觀察生活、挖掘普通人身上的寫作材料。進一步學習記敘文中多種手法的運用,積累作文材料。
第三單元主要是建筑園林、名勝古跡的說明文。
教學目標:
1、 了解中國傳統園林、建筑,激發學生熱愛和維護祖國文化的感情。
2、 學習搜集有關趙州橋、盧溝橋、蘇州名園及故宮的圖片和資料,并加以整合,并作輔以文字說明,感受祖國美好風物的情懷。
3、 學會抓住特征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準確、周密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本單元為說明文單元,這些課文與建筑園林、名勝古跡有關,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學習時,注意學習說明文的文體知識,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征來介紹事物,要理清說明順序,了解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周密的特點,會分析一些簡單的說明文文章。
學情分析:
中國是一個文化歷史悠久的國家。建筑作為承載文明的標志之一,已經完全融入到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傳統的建筑、園林所取得的光輝成就。
同時,本單元全為說明文,通過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寫作說明文的能力,以及觀察能力。
教學建議:
1、 通讀全文,準確把握文章的說明對象及作者對該項自然科學知識所提出的見解。
2、 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層次,理解文章各個部分分別從什么角度來闡述說明對象、講解相關知識。
3、 對文中設計的某些科學概念的理解及對某一內容要點的概括,一定要細讀文章中相關段落,找出文章提供的明示或隱含的信息,進行分析概括。
4、 對一些句子的含義,要聯系上下文相關內容準確理解,有時還要根據句子表達特點來進行分析。
5、 對一些探究性問題,也要運用科學思維方法進行創造性理解。
主要內容:
1、《中國石拱橋》介紹趙州橋、盧溝橋等中國石拱橋和中國造橋歷史和技術,“不僅形式美,而且結構牢固”的特點,突出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2、《橋之美》在美術家眼里,橋在不同環境中多種多樣的形式和作用,這就是“橋之美”,課文從正反實例具體說明此看法。學習本課文,理解和學會從“美”的角度去觀賞事物。
3、《蘇州園林》抓住“一幅完美的圖畫”逐層說明的次序、由總到分的結構和打比方、作比較等多種說明方法,概括出數量眾多、各具匠心的蘇州園林的共同的特點,進而從多方面進行說明。
4、《故宮博物院》按空間順序、有主次地介紹故宮建筑物和建筑布局,突出我國古代建筑璀璨的文化。本文可看作是一片解說詞,通過作者的講解,了解故宮園林宏大壯麗的北方園林美學特色。
5、《說“屏”》簡單介紹了屏風功能與種類,對如今屏風的使用提出批評。
本單元從美學的觀點出發,學習建筑、園林、工藝等可感事物的說明方法(構思、層次、手法、語言等)
第四單元主要是自然科學類的說明文文章。
教學目標:
1、 關注現代科技對人類帶來的影響和變化,養成科學觀察和科學思維的能力與習慣。
2、 通過品味語言文字來學習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3、 學習說明文的基本寫法和說明的常用技巧(釋義: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舉例等),學會篩選信息,體會說明語言的表達方式與語體特點。
教學重難點:
在第三單元掌握說明事物的特征、順序、方法的基礎上,內容上有了一定深度,以崇尚科學為主題,閱讀這些課文,可以培養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閱讀中,還要注意說明的順序和方法;要學會默讀,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
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課文有四篇都是科普文章,也是事理說明文,其邏輯嚴密、層次分明,步步深入。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科普知識,還可以體驗作者的邏輯思維方式,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很有幫助。
同時,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感官敏感、感受豐富的人。
教學建議:
1、通讀全文,準確把握文章的說明對象及作者對該項自然科學知識所提出的見解。
2、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層次,理解文章各個部分分別從什么角度來闡述說明對象、講解相關知識。
3、對文中設計的某些科學概念的理解及對某一內容要點的概括,一定要細讀文章中相關段落,找出文章提供的明示或隱含的信息,進行分析概括。
4、對一些句子的含義,要聯系上下文相關內容準確理解,有時還要根據句子表達特點來進行分析。
5、對一些探究性問題,也要運用科學思維方法進行創造性理解。
主要內容:
1、《大自然的語言》人類有語言,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語言”。研究這種“語言”的科學叫物候學。這篇課文就是介紹物候學的(結構為:描述物候現象→解釋物候學→探因果關系→闡述研究意義)。學習本篇課文,了解物候學,觀察關注大自然的現象。
2、《奇妙的克隆》介紹了克隆科學知識,展現了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引領我們全面地看待科學技術的發展。
3、《阿西莫夫短文兩篇》學習本文不僅學到科學知識,而且學到作者多角度探索問題的思維方法。(《恐龍無處不在》主要是通過介紹恐龍曾遍布世界,論證了“板塊構造”理論。《被壓扁的沙子》通過對石英性質和形成的研究,有力地證明了恐龍的滅絕是由于“撞擊”而非“火山”。)閱讀時,可以在對比中體會作者思維的開放性與周密性。
4、《生物入侵者》本文運用邏輯說明順序,說明生物入侵及其入侵帶來的危害,引起我們對這特殊生態現象高度警覺。
5、《落日的幻覺》早晨日出,傍晚日落,本文寫的是我們習以為常的自然現象,其中蘊含著一些科學道理。
本單元通過對科學事理說明文學習,引導學生崇尚科學的思想,培養學生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方法,求真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正確的科學思想方法。學習抽象事理的說明方法。
第五單元是哲理古文的文言文單元。
教學目標:
1、 學習古人寄情于物,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借鑒古典積極的因素,豐富學生的人文精神。
2、 通過反復背誦,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
3、 掌握誦讀的方法,領會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
教學重難點:
所選課文為文言文,體裁不同,有敘事的、夾敘夾議的、說明事物特征的,又有杜甫詩三首,每篇文章寄托了作者的情懷。學習時,要先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學情分析:
學習文言文,關鍵要練好誦讀這個基本功,要養成自覺誦讀的良好習慣。通過誦讀,讓學生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培養學生文言文的語感。
本單元的文章內容非常豐富,有的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有的則贊美了古代藝術家的聰明才智,這些內容都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時最好讓學生自主學習,采取探究式的方式學習,教學效果會更好。
教學建議:
學習時,要先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學習背誦,背誦之前,要朗讀課文,做到讀音正確,停頓恰當,停頓恰當,語調合理;要粗通文意,對全文的結構、思路和關鍵性語句也要有個大體的理解。在這個基礎上,在低聲快讀,反復讀,讀的很熟。學會猜讀。
主要內容:
1、《桃花源記》這是一個虛擬的故事,但在當時具有鮮明的社會現實意義,并且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人們。作者通過虛構一個理想的世界,寄托自己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和超脫現實社會的思想。
2、《短文兩篇》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時,往往不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為喻,寫得比較含蓄,這叫“托物言志”。這兩篇短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優美,意味深遠,學習時要反復誦讀,用心品味,以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同時也要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學習《陋室銘》和《愛蓮說》,學習古人淡泊名利、保持高潔品格的高雅志趣。
3、《核舟記》一個長不盈寸的核桃,刻而成舟,本文就是對這件藝術品的文字說明。閱讀時,要善于運用想象再造出這件藝術品的形象,并仔細品味雕刻家的藝術構思,了解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4、《大道之行也》讀這篇課文,要抓住“天下為公”這個關鍵詞理清課文的層次,然后把這種社會的風貌想象出來。
5、《杜甫詩三首》了解、學習杜甫的憂國憂民精神和“詩史”的含義。
通過本單元學習、了解、關注、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熟悉古代名篇佳文,增強自己的文化知識底蘊。掌握常用的文言虛、實詞和句式(作些歸納,并經常復習),學習和掌握閱讀、分析、評價古代文言文的能力。
第六單元以山水游記之美為主題。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文,感受和體會在自然之美。
2.通過與大自然的對話,領略山水之美。
3.整體感知詩文的大意,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提高語言和美景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本單元主要是歌詠山水的優美詩篇。閱讀這類詩文,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學習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要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復閱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歌詠自然山水的優秀篇章,其中融入了文人學士細膩的情思。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培養了學生整體感知詩文的能力,以及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教學建議:
1、 文言實詞應重視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通假字。
2、 文言虛詞要明確類別,著重分析其語法意義,多歸類,理解他們在句中的實際作用,因此,熟能生巧是特別需要注重的。
3、 文言句式的應試應從整體上把握和準備。
主要內容:
1、《三峽》是寫景抒情散文。寫三峽在不同季節的壯麗景色,了解和體會三峽山水自然之美。
2、《短文兩篇》《答謝中書書》宛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像一首流動的山水詩,語言精練且生動,表達作者品味山水之美的豪情;《記承天寺夜游》以寥寥數語,描繪了月夜小景,借景傳達了作者微妙的心境,語言樸素而又深長的意味。
3、《觀潮》寫出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和吳中健兒高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寫風景,又寫民俗,使讀者嘆為觀止,學習本文的場景描寫手法,掌握文中的文言時間詞及其他字詞。
4、《湖心亭看雪》用清新淡雅的筆墨,寫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5、《詩四首》《歸園田居》寫出詩人田園勞作之樂 ;《使至塞上》寫出塞外開闊荒涼的景象和到達目的地的情感;《渡荊門送別》作者描繪了舟過荊門時所見景色和表達深沉的鄉情。《登岳陽樓》抒寫登樓所感,表達作者對時事政治的不滿和壯志難酬的孤憤之情。體會詩中的情趣美色,領略不同的表現手法,背誦默寫。
學習本單元,體會古人從大自然中領略和感受到的人文熏陶和審美觀感。引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豐富他們的積累。
課外部分:本冊選入的古詩詞,從詩歌體裁上講,有古體詩(《古詩十九首》、《歸園田居》、《望岳》等)、樂府詩(《長歌行》、《西洲曲》、《石壕吏》等)、有詞(《破陣子》、《浣溪沙》等),十分豐富、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