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組織部最新黨內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黨的基層組織493.6萬個,比上年凈增11.7萬個。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在總綱和條文中也特別明確了黨員干部和組織建設的政治性,近期《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的意見》《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和《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對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作出了具體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求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每個支部。貫徹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就是要把基層黨組織尤其是黨支部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
一、在基層黨組織的設置原則上,強調政治性。與其他政黨不同,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設置遵循的是“生產原則”和“居住地原則”,即共產黨的組織設置是靠近群眾的。反觀我們黨組織建設的基本優勢,在革命戰爭時期,支部建在連上是部隊不潰散的主要因素;在和平建設年代,哪里有群眾,我們黨就在哪里發現發展黨員、建立組織、開展活動。黨組織是接地氣、順民意的,只有去除官僚化、行政化,才能真正體現政治性,也才能體現黨的初心與使命。
二、在基層黨組織的功能定位上,突出政治性。在與其他組織的比較定位中,明確黨組織是政治組織,不是也不能混同于行政、經濟、社會、文化等組織;在黨組織的具體工作中,不能用行政命令方式和經濟數量指標衡量黨建工作的成效。黨是社會基層的領導機構,履行執政使命,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不僅提升了黨組織的政治地位,同時明確了不同類型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的定位,第一位的是政治性。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基層黨組織要在貫徹落實中發揮領導作用,強化政治引領作用,發揮黨的群眾工作優勢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領基層各類組織自覺貫徹黨的主張,確保基層治理正確方向。”《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對十種不同類型黨支部的功能定位,都突出強調了政治功能。
三、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是黨性和人民性的集中體現。基層黨組織是綜合反映和匯集民意、為民服務的平臺。組織設置是否優化的檢驗標準,不僅是要為黨員建立一個黨員之家,更為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把人民群眾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鄧小平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聯系廣大群眾的基本紐帶,經常檢查和改進基層組織的工作,是黨的領導機關的重要政治任務。”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社區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千方百計使群眾生活更方便一些,使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各類資源配置要向基層和基礎工作領域傾斜,確保基層黨組織和廣大干部有資源、有能力為群眾服務”。《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明確要求“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經常了解群眾對黨員、黨的工作的批評和意見,了解群眾訴求,維護群眾的正當權利和利益,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廣大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宣傳教育和組織凝聚群眾,是共產黨的傳統政治優勢,適應多樣化的社會現實,基層黨員干部要學會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讓政策深入千家萬戶、深入群眾心里。
四、基層黨組織的基本任務明確的也是政治功能。在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黨建總體要求中,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最基本的建設,在黨組織體系中是全部組織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需要四梁八柱來支撐,黨是貫穿其中的總的骨架,黨中央是頂梁柱。同時,基礎非常重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基層就是黨支部,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必須夯實基層。”越是偉大工程,越需要牢固的基礎,這是政治任務,是事關黨長期執政的大事。
基層黨組織在全部工作和政策部署中是戰斗堡壘,戰斗堡壘既要上情下達更要下情上達,民心民意的訴求要反饋、群眾的智慧要總結、惠民為民的政策要落地。基層黨組織在密切黨群關系中是聯系群眾的核心,黨組織和黨員與群眾接觸最多,人民群眾從黨員干部的言行中判斷作風好壞,在和黨員的交往中體會情感親疏遠近,基層黨組織更是黨群干群關系好壞的“晴雨表”,事關民心向背的大事,須臾不敢輕視。
基層黨組織在黨內關系的維系中是教育黨員的“學校”,每一個黨員都生活在一個支部,支部生活的健康程度直接決定黨員的黨性修養,也決定著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水平,更決定著全面從嚴治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