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有一個這樣的朋友。
就是當你正在和他聊天,突然某個時間他沒有及時的回復你,然后過了一會兒又重新給你回復。
我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當然自己也會做這種事情。
當我們在和別人聊天,突然因為某件事,忘了或者怎么的,暫時的停止聊天,并且沒有說自己的原因,只能過一會兒再聊。
但是我這個朋友特殊到哪呢?他每次再重新開始聊天的時候,一定會先說句對不起,不論出于什么原因。
最開始他這樣做的時候,我覺得還挺矯情的,因為大家彼此都認識,再說了,誰沒有點急事什么的,或者跳開去干別的事情給耽誤的時候,對不對,所以就沒有那么必要去在乎。
可是后來他每次都這樣,我就覺得他很不同,和別人很不同。
有一次我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啊,這也不至于吧。
他告訴我:我這不是敏感,也不是什么矯情啊什么的,就是覺得這樣會對我們剛才在聊天的人有一種尊重感。既然是朋友,或者好友,親人,更應該有這樣的觀念。這是一種保持長久關系應該做的事情。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我突然覺得確實如此。我想起來自己丟了一路的朋友,確實有不少是因為沉默而離開分別的。
(二)
我還有一同學,我們都叫他五弟。
五弟是那種天生不擅交際的人。他告訴過我,在多數場合不是他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別人說他乏味,可他既不愿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愿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
我很詫異,因為我知道他在大學的人緣實在是太好了,怎么可能是這樣的人呢?而且我經常有很多事情都去找他,而他也總能幫我解決,找人拖關系什么的,都不在話下。
他繼續說道:我覺得我獨處的時候,最輕松,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會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也無須感到不安。
**一個喜歡獨處的,而且不擅交際的人,卻能把關系打理的井井有條,喜歡熱鬧的我實在是看不懂。
**
碰巧有次看到他在聊天,我就湊過去看了兩眼窗口,于是我就發現不對勁了。
他總是快速回復別人的消息,而不是拖拉著,想著過一會兒再回復;他總是很注重用詞的方法,我看著他來來回回的修改刪除;他總是很認真,很有禮貌,而且說話還帶著點小幽默。
所以,說實話,這樣的人還能不受歡迎,確實不合理。
(三)
有的人曾經這么告訴過我過:學會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獨,不要有什么想法就立馬告訴別人。另外,對別人所說的話千萬不要太過當真。對于別人的想法,應鍛煉出一種“淡漠”,“無動于衷”的態度。
我又想了很久,覺得這話只能用在特定的情況才行。
就比如說幾個人正在激烈的爭吵。這個時候就比較適合了。
而如果情況是這樣:當我們收到別人的消息的時候。
第一時間給予回復的一定會帶給別人好感,他會很認同你,因為他的某種需求。
而不會因為你及時的回復,別人覺得這個人好煩了,這都能出現;也不會覺得你及時的回復,別人覺得你有點不正經;更不會因為你及時的回復,別人開始討厭你了。
都不會的。
相反的也是這樣,當你有事情,需要別人的回復的時候,你也渴望別人能夠及時,快速回復。
并且對你的提問能夠有簡單卻詳細的補充,最好還是那種條理清晰的,。
然后我相信你整個人的心情都能在那個時候愉悅起來。
是的,大家都是這樣的想法。
相反的來了,你不去珍惜別人的語言,憑什么要別人珍惜你呢?
(四)
有的人收到過很多的晚安和早安,而且每天都有人告訴他,喂,傻瓜,早安了,晚安了,然后這個人慢慢就變得越來越不在乎這簡簡單單的兩個字。
可對于先說出這兩個字的人來說,他們想要的就是有人回復兩個字,多的都可以不要。
有的很會遇到很多事情,有的很難有的簡單。他朋友很多,總能有人再他遇到不會的時候幫助他,然后他覺得朋友圈真的是萬能的,怎么都有人幫助。
殊不知別人是很期待在困難的他也能如此伸手幫助,盡管不說,盡管也不表示,可是心里總有一種期待感。
(五)
你要珍惜那種跟你說話,跟你聊天,給你發短信,甚至在你說了一句“嗯”的時候,依舊滔滔不絕,給你講了很多你都不打算,不敢去問的東西。
他會因為聯系不上你而著急;他會因為你沒有及時回復而擔心你有沒有看到;他會因為這樣而一次又一次的發送消息。
要知道,沒有誰會吃飽了撐著來討好一個自己不關心的人。不要讓那些真正對你好的人,慢慢的從你的生活中消失,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不去經營,都會形同陌路。
所以,我們真的需要去珍惜那些跟你說話的人,你的話可以簡單,可以很無聊,甚至可以很無情,但是一定要回復,因為他真的在關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