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之后,沒有太多觸動淚點的地方。 大概因為結局像《初戀這件小事》那么甜。少女仍舊愛得深刻,少年記得曾經的語言。
感覺兩部電影略有相似。在人物形象上男主都曾遭受打擊而低迷,都曾親手把喜歡的人推向別人,都曾與別人發生緋聞而導致女主傷心,都出國離開了,甚至在情節上都有一個以男主視角展開的回憶。女主曾是其貌不揚但心地善良善良丑小鴨,都有一個貌美如花的綠茶女為敵,都有一個美麗的蛻變不止吸引了男主。然后最后的最后,曾經都口是心非錯過一陣子男女主在一起。
只是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初戀》的某些設定。比如與阿亮學長傳緋聞的女孩,并不是徒有其表內心丑陋與小水為敵的舞蹈社女孩,而是一個 長相好性格也好的學姐,也符合了少女時代的一些幻想特點,聽到有的沒的就當真,更重要的是讓阿亮學長顯得不是那么蠢╮(╯_╰)╭也不是所有青春里都有看上綠茶婊的蠢男生吧,可能一部分有。《少女》的某些地方交代得不是很清,比如在雨里那一幕,徐太宇為什么找校花(已經忘了名字-_-||),單純只是為了氣走女主還是和校花有點什么?沒看出來是什么意思。
還有開頭吧啦的一堆關于林真心她哥受寵她不受寵的事情是為了什么?顯示她是丑女且自卑的形象嗎?可是后來那個在校慶典禮上大膽發聲的少女看起來并不是一個在家里受到冷落習慣挨罵的自卑少女(也可解讀為少女實在太憤怒了吧)。然后好像后來她哥的一次出鏡就是為了見她嫂子,而她嫂子的出現就是林真心從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一個契機(還是奇跡)嗎?相比之下,小水為了為了阿亮學長付出很多努力變美變更好,更讓人感動或者更加勵志。小少女為了喜歡的人變得更好,才是少女心理想的青春童話。
其實想想,《初戀》是童話般的故事,而《少女》在童話般的劇情里有一些現實。現實的是林真心工作生活中倍受打擊和委屈,在徐太宇離開后也不是像小水一樣一直沒有任何人的介入,她就像是生活中很多的人一樣,心里住著一個不可及的人,身邊找了“將就”的另一個人。 而童話的部分是徐太宇一直記著當時的話,一場名為“真心”的演唱會,真的唱給她聽。
《少女》真的很像以前看過的小說,種種浪漫的情節,多少部韓劇才能補得出來。看著看著猜中很多下一句臺詞,猜中很多伏筆和劇情,導致猜中后的反應是笑,不知道臺詞的感人。
追星,男神,女神,相遇又分離,很多事情發生在很多人的青春里。 又有很多事情并沒有發生在大多數人的青春里,比如大多數人沒有在校慶上聯合所有同學把教導主任干下去的勇氣和經歷。最最稀缺的是現實中大都沒有的,牢記諾言三十年的徐太宇再相遇的美好結局。
而現實中,有的只是林志玲和言承旭隔空同框引起眾人的唏噓感嘆,有的只是志玲姐姐一句“好久不見”引起的瞬間淚奔,有的只是言承旭新歡舊愛的種種傳聞。似乎現實中有著不可抗拒的阻力,相愛的兩個人會分開,分開的兩個人不能再相遇。就算有人記得一個諾言記了很久,另一個人往往也像林真心,愛與不愛,身邊有了別的人,然后習慣了就好,將就著就好。他們的徐太宇或是成了午夜夢回的一個秘密,或是成為了深醉才說的一個故事。
這種阻力是什么?
我不知道。
我很想知道。
是習慣,還是害怕改變現狀?是懂得承擔了,還是心老了? 是不愛了,還是不敢愛了?一句“唯一永遠不改變 是不停的改變”并不能安慰那些愛到底卻等了個空的心情。
或許有了少女時代站出來當眾反抗教導主任的勇氣,有了做回自己的徐太宇,長大后的林真心才能炫酷屌炸天的把一封手寫辭職信摔到上司桌上說,我要做自己。而在少女時代沒有做自己的勇氣的人,在長大后,是不是也很難做自己?
一開始覺得徐太宇打架時面目猙獰簡直太丑,可是越看越帥(/≧≦/),看見第一次抱小狗的徐太宇簡直帥哭萌化了好嗎(≧ω≦)。不只是90年代,在我們處于00后年代的青春里,也有看上去壞壞的實際上卻還是善良的少年們。他們跟徐太宇一樣打架,也許受過傷,但沒有像其他電影里那么夸張的情節。少年們本質不壞,只是因為各種問題自甘墮落,窮兇極惡的人哪有那么多。原因當中我所知道的最多的一個原因可能就是父母離異。而那些在記憶中跟老師吵架摔桌子的少年們,都沒有遇到一個又傻又矮的林真心,他們既沒能做回自己,家里也不能把他們送出國。聽說和奶奶相依為命的少年,后來就不知道飄到了哪里。
想起有一天遇到的一個司機師傅,在車上聊天說到上學時,已然中年的男人說,真好啊你們。話語里帶著長嘆與些許情緒。
“我那時候不好好學習,整天就知道打架,打游戲。 在學校里混的跟個頭子似的。 人家玩咱也玩,人家學習咱還玩。畢業了就不上了,覺得上學那沒啥用。后來找工作了才知道后悔,沒有那個敲門磚人家連門都不讓你進。我不愿意找那些工作,干脆回家自己干,開出租車……”
后來說到他上小學的女兒,眉眼帶笑,神色幸福。他是青春里另一種徐太宇。沒有遇到林真心的徐太宇們,能否都有一個那樣平淡卻幸福的生活?
希望如此。
總之總之,最最感謝的是這部電影里沒有墮胎沒有死人沒有仇恨撕的純純的青春(確定不是童話?)融化了我一顆少女心,就醬,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