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遺愿清單》講述了兩個身患癌癥晚期的病人,面對癌癥為他們判下的“死刑”,在余下的日子里相伴去完成自己的“遺愿清單”,去發現人生的真正意義。
01
人總是在生病或生命垂危的時候才會想到去關注自己的身體,關注自己本身的需求,關注活著的意義。只要歲月靜好,我們便會忘記我們為什么而活。
以前的我從不會去思考這些問題,總覺得一切都離自己很遙遠。同很多人一樣,連說“死”字都很少,覺得它意味著不吉利。我們也不喜歡數字4,無論是挑手機號碼還是車牌號碼,我們總是會首先除去帶4的號碼,只因它與“死”諧音。
好像我們每個人都怕死,盡管我們也不明白究竟怕的具體東西是什么,我們就是害怕。可現在我才意識到,比死更可怕的應該是從未真正活過,如行尸走肉般耗費著自己的生命。
上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然后工作、結婚、生子、養育孩子,然后見證孩子經歷與我們一樣的人生。大多數人都是這樣過完此生,沒想過去創造更多可能性,也沒想過活出多樣的自己。
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每個人都是帶著天賦而來,但大多數人都帶著這份天賦悄無聲息地離開。
人的一生有兩個生日,一個是出生的日子,一個是自我覺悟的那一天。你的第二個生日到來了嗎?
生是偶然,老是必然,病是突然 ,死是自然。生命的到來與離去總是伴隨著哭泣而來,可這兩種哭泣卻又完全不一樣。一種是對世界的好奇,是欣喜,是期待;一種是對世界的眷念,是不舍,是遺憾。
你想過這個問題嗎?死前才發現自己這一生從未活過。“四十歲老去,八十歲埋葬。”相信很多人都不愿意這樣,可是有多少人去仔細想過生與死的問題。
過一天跟過一年一個樣,過一年跟過一生一個樣,這樣的生活了無生趣,可有多少人陷入這種迷局里卻不自知?
02
怎么樣才算是真正的活過,那就是因為你的存在,他人的人生帶來了積極的改變。如果你死了還有人記得你,那這一生就是有意義的。
保爾柯察金說“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當時在課本里看到這句話時,完全無感,可現在開始理解了這句話背后的含義。
有人說人死前有六大遺憾:
1、沒有真正做自己。
你會很在乎他人對你的一言一行的評價嗎?你會很小心地去附和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嗎?你會努力去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就沒有真正做自己。
做自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什么對自己重要,懂得為自己做人生的加減法,不會為無謂的事情而耗費自己的能量。
2、沒有足夠的勇氣去實現夢想。
從小我們就開始描繪夢想,可有多少人在長大之后去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我們很忙碌、我們很努力,卻忘記了自己心中的夢想。所以有人會說:老天,如果你再給我一生,我一定去實現心中的夢。
上天是公平的,每個人只有一生,沒有重來的機會。但你有實現夢想的可能,只看你是否有足夠的勇氣。
3、沒有真誠地陪伴家人。
我們見客戶、我們見朋友,我們小心經營著我們的每份關系,可我們往往卻忽略了生命里最重要的關系,與家人的關系。
過年過節與家人團聚的時候,是否都是各自拿著手機玩呢?大家看上去距離很近,實際上卻相隔很遠。
你有沒有覺得當我們孤單、落寞、生命的時候,是家人給我們溫暖和愛。無論什么時候,他們都在那里等著我們,關心著我們。
所以不要等到末了,才后悔這輩子陪家人的時間太少太少。
4、一生被情感牽絆,失去了生命價值。
如果你一生都被各種情感糾纏,卻未曾對社會做出什么有價值的事,那么這輩子,你的生命也算是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5、沒有去環游世界。
此處的環游世界并非是指你要去到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角落。而是指你要勇于走出去,向外看,去發現并體驗這個世間所有的存在。
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不一樣的地方,會有不一樣的故事。如果你只是被困于自己生活的小角落,那么你只會看到頭頂的陽光,卻失去了整個世界的光芒。
6、沒有真正認識過自己的內在世界。
我是誰?
我從哪里來?
我要到哪里去?
我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么?
這是我們需要一輩子去思考的問題。
當你明白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想過什么樣的生活,想在這世上留下什么樣的痕跡,那么你的一生,便沒有虛度。
“我沒有因為虛度年華而后悔”,我想,這樣的人生,才是值得過的一生,無論什么時候,都可以自豪地說,這一輩子,沒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