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
如果你追尋理想的信念未滅,不忘心底的那朵藍蓮花,先讀讀這本書,你會在書中找到啟迪。
毛姆曾被譽為“全世界最會講故事的人”,他的偉大在于跨了一個世紀,他依然能洞徹今日人性的劣根性,反諷意味十足的背后反而是對人性的深思。人性的頑劣引用在正途,那誰也阻止不了偉人的誕生。
我們總逃不過世俗的包裹,身體被上了發條一刻不停歇的為功名利祿而忙活。。鮮少有人停下來去思考我們要活成什么樣子,不留遺憾的度過此生。理想的難以實現是因為人們在現實的忙碌中漸漸被吞沒了初心。
《月亮與六便士》中斯特里克蘭追尋高高在上的月亮的那種純粹本能帶給我更深層的思考,關乎理想、關乎未來、關乎人性。
1. 拋開阻力,追尋理想
主人公斯特里克蘭的故事原型是與梵高、塞尚并稱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的法國后印象派畫家高更。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用在本書最為適合。此書魅力在于它具有多維度的思辨空間,每位讀者對每一個點都會有不同的解讀。
起初作者對斯特里克蘭描繪的印象是:“很明顯,他不會社交,但這也不是人人都該會的; 甚至,他沒什么怪癖,能讓他超凡脫俗; 他只不過是一個忠厚老實、枯燥乏味的普通人。一個人,你可以欣賞他的品性,卻不必和他在一起。他幾乎等于零。他可能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社會成員,一位好丈夫好父親,一個誠實的經紀人; 但是,在他身上,你根本沒有必要浪費時間”。
故事的轉折點,斯特里克蘭一人去了巴黎,沒留下一句話和一分錢卻留下了妻子和孩子。四十多歲的男人拋棄了一切,只身一人去到了陌生的環境去創作。
在許多人看來,斯特里克蘭不管不顧的去追尋自己的理想,拋下妻兒這點來說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他填補不了妻子的傷痕和孩子成長的心靈空缺。
而當有人質問斯特里克蘭所做的這一切時,他頂著各種輿論壓力依然堅持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必須畫畫!
他說:“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一個人掉進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沒關系,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在他體內,仿佛有一股猛烈的力量奮力掙扎; 這股力量強大無比,壓倒一切,好像違背他自己的意志,將他緊緊地攫住。
他不在乎別人把他當成徹頭徹尾的壞蛋,他不在乎畫畫以外的一切,這超脫世俗的境界不免讓人傾佩。或許這正是人們所向往卻不敢做的——為了追尋理想,拋棄一切,毫不在乎。
我們終其一生想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實的自己,斯特里克蘭做到了。
斯特里克蘭的后半生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顛沛流離,擺脫一切束縛尋求最純粹的本能,舍棄了功名富貴,頂住了一切輿論壓力,最后終于觸摸到了心中的月亮。
2. 愛情是束縛夢想的枷鎖
一個人要是為情所困,就會對世界上的一切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就像被囚禁在小船上搖槳的奴隸,身不由己。攫住斯特里克蘭的那種激情,正如愛情一樣蠻橫,讓他迫不得已。
對于斯特里克蘭追尋夢想而拋棄她這件事,妻子艾米相當憤怒,她覺得:如果他是為了女人離開自己,就可以原諒; 但如果他是為了理想離開自己,就不能。她覺得前者仿佛比賽,? 而后者便無能為力。
違背常理的行為往往無法讓人接受,對于人這個真實的個體而言,虛幻的夢想更讓人無法掌控。這也導致艾米對斯特里克蘭的感情態度從無力變成了憎恨,常言說: 痛苦使人高貴,這不對; 讓人行動高尚的,有時是自滿得意; 而痛苦,往往使人變得心胸狹窄,充滿仇恨。
愛情不過是披在肉欲表層的軀殼,肉欲才是斯特里克蘭追尋理想的絆腳石,他崇尚自由的靈魂時不時的被自己生理反應所束縛,他逃離了愛情卻逃不過自身欲望的折磨。這時他在巴黎遇到了生命中第二個女人:布蘭奇;布蘭奇是好友德克·斯特洛夫的妻子,斯特里克蘭在好友家養病期間,布蘭奇對他產生了愛意,從而背叛了丈夫瘋狂的愛上了斯特里克蘭。
當斯特里克蘭滿足了肉欲時他的靈魂再一次放空,依舊選擇了拋棄這個女人,布蘭奇只能在絕望中選擇了自殺。斯特里克蘭自始至終都沒有對這個女人報以同情,反而覺得咎由自取。
為了畫出自己心中最想要的作品,追求最自由的靈魂他去了南太平洋的一個美麗的島嶼:塔希提。在那個充滿創造環境的小島上,他遇見了一生中的最后一個女人:阿塔。
他與阿塔結婚并非因為愛情,只是阿塔即可以滿足他的肉欲又不會去多加打擾他。還可以給他提供畫畫必備的一切物質基礎。
在他的腦袋里只有畫畫這么一件事,他不需要愛情,愛情只是眼前的絆腳石,他只是把女人當做欲望發泄的工具,因為欲望囚禁住他的靈魂。他有狂暴的激情,有時候欲望占據了他的身心,迫使他一時縱情狂歡,但他對這種本能感到非常厭惡,因為這剝奪了他內心的寧靜。他是將自己強烈的個性一股腦兒傾注在畫布上,心無旁騖,只專注于心靈之眼所看到的東西,而對現實的事物渾然不覺;
3.超脫世俗的藝術靈魂
德克·斯特洛夫是一名毫不起眼的畫家,在外人眼里有很多印象:有人想起他會報以嘲笑,有的給人感覺是滑稽角色。他的一些同行,毫不掩飾對他作品的蔑視,但他很會賺錢,同行花起他的錢來,簡直毫不猶豫。他出手大方; 那些手頭緊的,一面嘲笑他天真,那么輕易就相信他們編造的不幸故事,一面又厚顏無恥地伸手向他借錢。
他很重感情,但是,在他容易被打動的感情里面,包含著某種愚蠢,讓你接受了他的好意,卻沒有一絲感激之情。盡管他是一個很糟糕的畫家,但他對藝術有著敏銳的直覺,他的評價是犀利的。他不但對古典繪畫由衷欣賞,對現代繪畫也頗為認同。他能慧眼識珠,而且不吝贊美。就這樣的一個人遇見了斯特里克蘭,并對斯特里克蘭由衷的贊嘆,他預言斯特里克蘭是改寫時代的偉人。在斯特里克蘭窮困潦倒之時德克及時伸出援助,即使斯特里克蘭對他從不待見,即使斯特里克蘭奪走了他的女人……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即使斯特里克蘭奪走了他心愛的女人,在憤慨過后他依舊原諒了斯特里克蘭,還試圖說服斯特里克蘭和他一同回到自己家鄉幫助斯特里克蘭完成他最終的巨作,最終斯特里克蘭在譏諷中拒絕了他。
這么一個因斯特里克蘭而變成悲劇的小丑,在受到莫大的恥辱后在斯特里克蘭藝術靈魂面前依舊選擇寬恕。這簡直不可思議,讓常人無法認同。他精準的剖析一眼就識出斯特里克蘭是改寫新時代的偉人。從深層面來說德克其實是伯樂的化身,他是超脫世俗的伯樂,即使繪畫天賦不及斯特里克蘭,但對于藝術的熱愛卻深入了靈魂。藝術的魅力過濾掉了斯特里克蘭的頑劣,剩下的只是對他藝術方面的贊賞。
“為什么你認為美一一這世上最寶貴的東西,會像沙灘上的卵石,一個漫不經心的路人,隨隨便便就能撿到? 美是美妙,是奇異,藝術家唯有通過靈魂的煎熬,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創造出美。而當美出現,它并非為了讓每個人都認出它自己。要認識它,你必須重復和藝術家一樣的奇異之旅。這是一支他唱給你的旋律,要想再次用心聆聽,就需要智慧、感覺以及豐富的想象力?!?/p>
“為什么我總覺得你的畫很美呢,德克第一次見到斯特里克蘭的畫作,就欽佩不已?!?/p>
4.病魔纏身鑄夢想成型
斯特里克蘭的最后人生階段,他和妻子阿塔住在了塔希提島,在這個美麗的島嶼上他找到了最終的寧靜。最后幾年他忍著麻風病的折磨,并在最后一年瞎掉眼的情況下完成了史詩般的巨作——一屋子巨大的壁畫。
阿塔這樣形容他的:“他從不抱怨命運,從未失去勇氣。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依然坦然,平靜?!?/p>
在他臨終前,他對阿塔囑咐把他的尸體和他創作的壁畫全部燒掉。一位天之驕子就這樣伴隨自己最滿意的作品隨火焰化為塵土反哺給大地。
他的那些流傳畫作從而成為改寫后現代藝術史的不朽之作。
斯特里克蘭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角色,他可以無情、無賴、無義,但這些極具諷刺的詞語都被他的成功偉大拍在了腳下。
毛姆沒把斯特里克蘭塑造成神的樣子,相反這么一個40多歲拋棄妻兒,壞脾氣及一身的人卻創造了奇跡,帶來了成功。
要說斯特里克蘭這個,在現實是不太可能的存在,極其古怪的性格,不懂感恩與人情,冷面似鐵。而人是社會性的,一個人不可避免的需要跟很多人打交道,如果每個人堅持自己的個性,而不考慮對方的利益,很容易引起沖突,最后大家都是受害者。
斯特里克蘭卓越之處又在于他身上有一種傲骨,只追求畫畫本身、必須去畫畫這件事。他畫畫的目的不是為了功名利祿,他所追求的極致是通過繪畫把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展現出來,沖破一切束縛將他壓抑的靈魂盡情的釋放。讓狂野的內心回到最初的寧靜。
毛姆通過巧妙的手法將多種人性特點結合斯特里克蘭一身,通過最原始的人性突顯了他的偉大。
斯特里克蘭像一個圣朝者終其一生都在追尋靈魂的原始面。他用超脫世俗的創作本能畫出夢想的藍圖。他擺脫一切束縛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他從不想過去,唯一重要的,是永恒的現在。
此書沒有像一位引路者指引我們方向,更多的是讓我們深思活著的意義。回到現實我們追求的名與利,就像是便士(六便士是當時英國金額最少的錢)高高在上的月亮是我們的理想。
斯特里克蘭追尋理想的純粹多數人終其一生都不可及。所幸,今時今日月亮與便士可以被我們有機結合,我們既可以追尋自己的理想,又能憑借追尋理想道路上學習的技能獲得相應的收入。對于斯特里克蘭的生活方式我們可以抱以欣賞但不值得去模仿。
雖然斯特里克蘭的境界多數人是可望不可及,但至少我們可以滿懷勇氣去探索更多未知領域,追尋理想的道路上,在月亮月與便士之間我們尋找一個最接近的平衡點,對生活抱以期待,每日都認真且努力的活著,愿你愿我終能觸到心中的月亮。
最后送上書中最喜歡的一句話吧:
世界冰冷而殘酷。沒有人知道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我們必須深懷謙卑。我們必須看到寧靜之美。我們必須隱忍地生活,這樣命運之神才不會注目我們。讓我們去尋求淳樸、善良者的愛吧。他們的無知比我們的知識更可貴。讓我們保持沉默,滿足于我們小小的角落,像他們一樣平靜溫順吧。這才是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