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秩序的自省
引言
2010年7月的某一天,一個人靜靜地躺在宿舍鐵床上,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離開大學校園五年了,五年啦!時間真的很快,往昔的一切歷歷在目猶在昨日,我謹小慎微地抖去那層薄薄的記憶灰塵窺視著這幾年來的心路歷程。六年前也是在宿舍的鐵床上,也是一個人做著同樣一件事,那時我剛從一段比較“不如意”中舒緩過來,后來我把那時的自己定義為人生的原點。六年過去了,當我再一次有這個勇氣來回顧自己過去的時候竟發現:自己走了六年才走回了原點!熱淚順著黯淡的臉頰流了下去,是慶幸、遺憾抑或是懊悔的眼淚,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人生沒有幾個六年,我決不敢讓這種事情重來哪怕是一次。
我開始急迫地學習、誠懇地捫心自問、痛徹地反省自己,開始用心總結過去,值得慶幸的是在某些因緣的引導下我漸漸地找到了一些答案。12月份公司人力資源部組織全體員工舉辦一期悅讀會,書名叫《秩序之美》。從看到書名那一刻開始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秩序與自我問題的關系。認真讀完后我才發覺:與其說這是一本職業化培訓的教材,不如說是一本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探求人生真諦的指南。我也依稀從中找到了過去自己失敗的原因:對秩序忽視和無知。假此際遇寫讀后感一篇謹作反省錄。
正文:
抬頭看天,日月輪轉、斗轉星移;潛心修學,佛家之因果報應,儒家之“仁義禮智信”之后,且看春秋幾度,人生百年,五行生克,陰陽消長,何嘗不是自然、社會與人之間秩序的完美詮釋。反思己為一生命個體,生處其中而不知順勢取用,而致煩惱、痛苦不斷,實則不該。然今思此一切之秩序莫不離自心秩序,佛家言:“一切本自具足,不假外求”;孔圣人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道家乾卦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西方哲學真正的奠基者蘇格拉底對我們說:“認識你自己吧!”。于是吾以妄心測度:秩序的本源在我心,美在人之品性,觸及秩序之美的方法在于通過實踐來修習心性。
嚴正老師所撰之《秩序之美》從仁愛、感恩、忠誠、責任、服從、守信、自律、寬容、積極、團隊等角度來闡述職場秩序。看似說職場問題,實則盡說自心之秩序,今沿嚴老師指引嘗求我心之不足與過失。
一、正確把握秩序流動的方向
有一句諺語是這么說的:“當我歷盡辛苦爬上梯子的頂端,卻發現梯子搭錯了墻!”人生的失敗和遺憾莫過于此,我們不敢相信從一個錯誤的前提開始經過縝密的推理后能得到某個正確的結果。因此正確把握秩序流動的方向比努力維持秩序更為重要,很不幸我在此這個問題上犯了一個愚昧而致命的錯誤。
這些年來在工作中常有些念想糾纏著我,例如這人怎么這么沒有素質,明明知道不能做的事情卻偏偏去做;那個新來的同事怎么這么笨,那個儀器都講了五遍了還操作不好;這個人怎么這么討厭總是違反公司制度,說了多次也不改;為什么制度中明確要求的,我也做過培訓的,怎么能說不知道呢…… 伴隨念想之后往往是心生憤怒、口出抱怨、行為沖動、脾性暴躁,總是妄圖以此來改變點什么或者表示自己的不滿。可現實結果不僅沒有按照意想的改變,反而讓自己慢慢地失去了身心的平衡,最終把事情搞得更糟?,F在冷靜想來才覺自己可悲、可憐、可嘆。
在英國西敏寺一位主教的墓志銘刻著這樣一段話:“我年少時,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當時曾夢想要改變世界,但當我年事漸長,閱歷增多,我發覺自己無力改變世界,于是我縮小了范圍,決定改變我的國家。但這個目標還是太大了。接著我步入了中年,無奈之余,我將試圖改變的對象鎖定在最親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從人愿,他們個個還是維持原樣。當我垂垂老矣,我終于頓悟了一些事:我應該先改變自己,用以身作則的方式影響家人。若我能先當家人的榜樣,也許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國家,再后來我甚至可能改造整個世界,誰知道呢?”
佛家認為人心本清凈,無欲無求無痛亦無苦,而人之所以會有煩惱和痛苦是因為我們有分別心、執著心和妄想之心。一個人眼中世界的模樣其實是我們已污染之心映射出來的假象,它不是世界本來的面目,這就是所謂的你心中有佛看誰是佛,你心中有鬼見到誰都是鬼。當我們執著于這些假象時痛苦和煩惱就出現了,接著再將這些假象作為下一步行動的依據。方向錯了,走得越快越久離目標就越遠。
所以當我們發現這個世界或者自己的處境有問題的時候別忘了反省自己,就像書中講的一個故事,當那個小孩子拿到他父親隨手撕壞的一張世界地圖,他不是想著去解決亂序地圖碎片,而是通過那張地圖背面的一個人的照片來完美地拼出地圖。如果人對了,翻過來以后世界就一定是對的。
在過去的時間里我正是如此愚昧地將構建美好生活的梯子搭在外在環境的墻上,總是尋求通過改變別人來獲得滿意的結果,而不知自省。這樣的人生哪能不如意,習氣哪能不浮躁,心情哪能不郁悶痛苦,這樣的努力豈能非南轅北轍。
向著自己內心去努力才是秩序流動正確的方向。思之、痛之、改之方是正途。
二、職場秩序中的我,仁愛、寬容和感恩在哪里?
在嚴老師的書中引用了孔夫子一句話:“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智)者利仁。”,讀后我不禁在一聊天工具的簽名中自問道:“……不知吾仁乎?智乎?抑或吾本不仁不智?”。有一個好朋友給我回復:“爾乃不仁不智也!”。仁者愛也,它是平等的,無私的,不求回報的。我捫心自問工作中的我付出愛心了嗎,是否做過不求回報的努力呢?答案貌似是否定的!
當我培訓新同事時總抱怨他們不夠積極,總對他們一下子要求很高,具體表現為缺乏耐心,急于求成,從而不僅影響了培訓的實際而且嚴重傷害了新同事的積極性。我不應該企求每個人在某些事情上都能一點就通,不能企求付出培訓努力后就能馬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為每個人的能力和擅長點不同,以自己的熟練度來要求新人無疑是不公平的,這是缺乏仁愛的表現。生活亦復如是,如果我有哪方面天賦的話那也是上天的恩賜和眷顧,倘若利用上天的恩賜來批評、藐視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道義上是不公平的,在人格上是忘恩負義,在行為上是暴殄天物。因為天賦是上天賜予于你更好認識自然,探索自然,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利器,不是用來炫耀或者貶低他人的資本。缺乏仁愛之心的結果就是如此地破壞天道,破壞了自己心中的平靜與快樂,這豈不是朋友所說的“不仁不智”嗎?
一個不仁不智的人必然也會在寬容問題上犯錯誤的。
我工作職責之一就是對實驗區的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在此過程中沒少生氣,沒少與同事發生沖突。公司制定的規章制度,作為公司的員工嚴格遵守這些規章制度本是應該,有人來做檢查也沒有是必要的。嚴格按照制度檢查沒有錯,錯在執行心態上,錯在寬容問題上最后破壞了制度本身所極力維護的秩序上。公司之所以制定各種制度,這些制度之所以能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和擁護,是因為制度可以讓大家更方便更有秩序地工作生活,能讓公司的資源更好更有效地用到每個人的工作中,能增進實驗室工作氛圍的安寧和諧,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從而造成風波。這就是制度所極力維持的秩序,這也是設立檢查崗位的目的。而作為管理者的我,卻在自認為“公正嚴明”的工作中破壞了這個秩序,原因何在?在檢查過程中,我往往只看到了不符合制度的問題,并對那些試圖爭辯和評議制度不合理者進行“是非分明地”不折不撓地“糾正”,于是有了沖突有了諍論。殊不知在形式上提高制度執行力的同時,也增加了自己貢高我慢之心,從而忘卻了制度和這個崗位設立都是為大家創立和諧環境服務的根本宗旨。結果破壞了工作環境的和諧安寧,造成了糾紛與風波,最后還要領導來進行安撫。今細想來真覺慚愧與內疚,希望自己以后能堅持以服務的意識來做這項工作,消除在此過程中產生的貢高我慢之心,多些理解,多些寬容,多些鼓勵,少一些挑剔。
不能做到仁愛、寬容歸根結底還是不懂得感恩引起的。
每當在上述問題出現的時候,無論內心上還是口頭上多少免不了抱怨一番,抱怨同事的不理解,懷疑公司招人的門檻,抱怨自己的工作得不到公司的重視,抱怨這種兩頭不是人的工作為什么得不到更好的待遇……通過閱讀《秩序之美》我明白了有抱怨是因為不懂得感恩,其實哪個崗位都很重要,每個人都很優秀。如果不心懷感恩的話哪個人都會覺得自己待遇不好而工作量卻很多且重要,這在我家鄉有句話叫“良心不足”。想想自己現在的吃穿住行哪樣不是公司給提供的,雖然我們也付出了勞動,但是人最怕的是“想當然”。無論是佛家、道家、儒家都講感恩,并將其作為自家修行的基礎。西方諺語也講:上帝從不埋怨人們的愚昧,人們卻在埋怨上帝的不公平。有太多的人和事需要來感恩,而我卻理所當然地去接受去受用,從而忘了自己的本,一個忘本的人無疑是可恥的。當我抱怨同事有那么多不按照制度現象時,我忘了如果沒有大家的需要就沒有我的崗位;當抱怨自己待遇的時候,忘了如果沒有公司提供的機會我可能連飯都吃不起;有的時候可能會抱怨活太多太雜,卻忘了活多說明公司在發展壯大,這不正是我們所期待的嗎?于此捫心自問后我對佛教的上報國土恩、眾生恩、父母恩、三寶恩有了新的理解,因為感恩正是平靜安寧心靈秩序構建的基石。
三、主動維護秩序與個人命運
《秩序之美》一書中關于秩序維持講了服從,我非常的贊同。因為一個“服”字已然成了我的致命傷,已成為真正影響我命運的關鍵因素。我是個從小就不服的人,因個字小受別人欺負后常心有不服而有伺機報復之心;因學習成績優異而不服老師的管教從而頂撞師長,工作了還是不服人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也曾不服別人的領導;因從小經歷坎坷而不服命運的安排,直到前不久我才發現不是因為命不好而不服氣,而是不服氣所以才命不好。這個不好可以從我的身體健康問題作個例子。
陰陽五行是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到博大精深的中醫都以此為基礎。如果用五行來分析一個人,土性人身材五短,疑心重、好怨人,怨人傷脾,膨悶漲飽;而陰木性人,自是、不服人,我見太深,更好抗上,又直又硬,出言頂撞,虧孝道。而我就是這種形體上土性而脾性上兼就土木之氣的人,在本身上講,陰木性人好動氣,土性又死板固執,將怨氣悶在心里,脾經受傷,消化不良。所以說“木克土,胃發堵?!保詮淖x初中時開始我就一直胃不好。2006年到公司工作以后還出現過消化道出血,這幾年來幾乎每年都要和醫院打交道。
對于自己的健康問題從中醫上不難解釋,可是從社會因素又該如何解釋呢?記得公司之前組織的那次悅讀會,《弟子規》中對社會人倫秩序是這樣說的 “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自己從小的不服氣正是問題的關鍵,因為不服氣產生的行為后果破壞了社會人倫秩序,這就好比現在社會都在講的尊重自然規律一樣,所有順勢而為者昌順,所有逆勢而為破壞故有秩序的行為都要付出代價。
不僅是生活中需要服從秩序,職場中的服從與事業發展亦然。
關于職場中服從的意識,書中提到一個觀點我特別喜歡:“高層做正確的事,中層正確地做事,基層迅速地做事”,作為一名基層員工我因吸取之前的教訓,努力將淡化我執,把不服之氣慢慢壓下去,學會如何衷心地服從,迅速地執行。因為“今天學會服從,成就明天的指揮?!比绻约罕旧砭蜎]有服從的意識,沒有衷心服從,用行動服從的習慣,將來如何來要求別人對自己事業支持和理解呢。
當然服從必須以忠誠和專業能力作為前提,忠誠是以不貪為前提,在于心的忠誠、主動積極、主人翁精神。在以往人生的經歷中我也曾收獲了兩點:我對別人是否真誠,對集體是否忠誠那是我自己的事情,至于別人對我是否真誠,集體對我是否公平那是他們的事情??上ё约阂呀浽诒г怪新剡z忘了,希望自己能重新撿起來,用心去做事,不要談那么多借口,不要奢求那么多的回報;第二點:工作是人的第二次生命,它體現了人真正的價值所在,我可以對公司的某個規定有情緒,可以對領導的某個決定有情緒,可以有抱怨現實不如意,但絕對不能喪失對工作的責任心和忠誠之心,因為失去了責任心和職業操守我將失去生命的價值。
四、終日乾乾,夕惕若厲
大約在1500年前,中國禪宗始祖菩提達摩大師將衣缽傳給二祖慧可的時候對他預言了后世社會的風氣:“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這正是我們所生活時代的真實寫照,因此生活在當今社會更應惜福而謹小慎微地守護自我心靈的那片寧靜,在創造和維護秩序之美的過程中應以“從我做起“的態度來面對。關注自己的內心秩序,注意自己的言行,謹記宣化法師 “群居防口,獨坐防心” 的訓誡,方能達到乾卦中:“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的狀態。
最后要感恩公司人力資源部舉辦了這樣有意義的悅讀會,感恩嚴正老師寫出了這樣精彩而有深度的一本書,感恩公司為我們所提供的所有的一切條件。藉此讓我得以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一次梳理和反思。孔夫子教導我們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希望自己能將此學到的道理 “習”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監督我,幫助我,那么我將不勝感激,而我唯一能回報的將是以后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