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提早一小時下班,到家后正好婆婆做好了飯菜,于是吃還是不吃又成了一個哲學問題。
飯桌上雷打不動有一碗蒸水蛋,那是女兒最愛的。很長一段時間,閨女啥菜都不吃,就需要一碗蒸水蛋。婆婆的手藝也好,每次蒸出來的雞蛋,色澤金黃,口感爽滑。
閨女每次一定要自己放生抽,還是自然鮮的,醬油倒進去后,便用勺子劃幾下,分割出一塊塊的,待醬汁滲透到下面,這時她便滿足的一勺勺往嘴里送,邊吃還邊配上音:“嗯!真鮮!真好吃!”
聽婆婆傳授秘訣,打雞蛋時筷子至少要甩動百下,蒸時一定要放點鹽,并且要放冷開水,自來水的話蒸出來的蛋容易出氣泡,上鍋后五分鐘左右即可。還有個秘訣,就是出鍋后趁熱,一定要刮一小勺豬油滴進去。
我也照這個程序蒸過,可幾次都失敗告終。過完年我們一家回來時,婆婆還在老家,我便又試了兩次,熟是熟了,但老不成形,蒸出來竟似一碗濃一點的蛋湯,但女兒還是給面,照樣倒進去醬油,只是不能劃了,便勺子攪拌幾下道:“只要是媽媽蒸的,也是很好吃的!”
呵~我知道口感肯定是不同的,一直很遺憾平常工作太忙,幾乎沒有做過菜給孩子吃,所以她似乎也很珍惜我蒸出的蛋湯。這樣的日子不多,等她長大后,也許媽媽的味道,便是那不成形的蒸雞蛋吧…
女兒吃完還剩小半碗,我舀了一勺送進嘴里,好多天晚上沒吃了,這時的味蕾似乎更敏感,雞蛋嫩滑,味道鮮美,婆婆在廚房里喊道:“不吃飯就把雞蛋吃了呀!”
我沒做聲,默默把剩下的全倒進了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