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式的網絡閱讀與傳統式的捧書閱讀
寧靜的下午,燦爛的陽光下,一本書,一杯茶,愜意地享受書中的故事,是最令人向往的,不管是在哪里,手邊隨時有一本書,伸手便可拿來細細品味,那是神仙的日子,或許現在的我沒有那么多優先的時間,我想就是因為總是給自己找那些不必要的理由而吧時間浪費在網絡時代的粗略閱讀上,現代式的網絡閱讀已經失去了品味閱讀的韻味,快速獲得知識自然成為了目的,從雜草叢生的叢林中尋找那一朵小蘭花成為了網絡閱讀的新雅致,而我想,讀書本就是讀書,享受字里行間的精致,享受精彩故事帶來的心靈上的觸動,并非一定要獲得什么,僅僅是讀書的那個靜謐的過程就值得你花上一下午的時間。
現在,書店或許只有在學校附近才能看到,但書店中大都充斥著教學輔導書,即使在大一點的書市輔導書也是暢銷的,反倒是那些經典或者現代流行文學不常見,這種現象是值得警惕的,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精神文化的精髓,值得提倡多讀多品味。當你在做公交車、地鐵外出時,很少看到有人看報紙或是書籍,幾乎是清一色的在把玩手機。有人說:我用手機就可以讀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快速且方便,況且還要電子書可以看!真的嗎?網絡閱讀的時代已經到來,現代文學以及新聞資訊都是電子化的,便于人們從網絡上獲得,真正地做到了,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表面上看來,人們獲得的知識大大增加,可這是快速閱讀,僅僅是為了獲得有用的信息,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閱讀。讀書就是讀書,沒有其明確的目的,享受的是安靜讀書的過程,把玩精美辭藻的樂趣,感人故事的觸動。
這又讓我聯想起現在社會的道德缺失(相比之前,“缺失”這個詞不好,可是也沒有其他恰當的),我想就有可能就是社會上的人讀書太少,未能好好利用時間享受前人留下來的思想精華,不能靜下心來去體會傳統思想的精髓,如果將這些本應該讀書的時光去快速獲取資訊(可能這也是現代人的必備功課),這樣極容易受到功利性(或者目的性)的風氣影響,人不能沉下來看看周圍美景,安靜享受精神熏陶,太多目的性不好,做任何事不一定都要一個很完美的結果。沒有這一層的陶冶,自然,這個社會的風氣就沒有以前那樣淳樸,久而久之,利益熏心的惡事通過網絡就像臭氣迅速散開,惡性循環如此下去,其實并不一定要政府定制各種各樣的道德規范,最簡單的就是教育整個社會的居民多讀書,多去享受安靜的時刻,修養一旦上去了,其他的自然也跟著上去了,古典的韻味一旦被拋棄那將是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