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
《原來一直愛著你》之七
7 實踐——找到幸福
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有詩:“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br>
總感覺幸福是一件觸不可及的事,離我們很遠。可是,有一天你會發現:幸福,也許沒有那么遙遠,也許就在我們身邊。
教育的幸福,在于行動,在于實踐,在于感受。
第一次外出學習,讓我接觸到了新教育,侯長纓老師的“毛蟲班”實驗讓我心動。心動不如行動,知行合一,把學到的理論付諸于實踐并堅持下去,才是真正的學習。
2013年4月1日,我復制了新教育模式,把自己正在教的一年級命名為“毛蟲班”, 開始了“晨誦——午讀——暮省”模式的階梯閱讀實驗。晨誦經典,午讀童話,暮省寫話練習,觀察著孩子們的變化,用筆實地記錄著孩子們的成長,并在1+1教育網上和QQ上同步自己的記錄,和更多的人分享感悟。
為了讓孩子們過上一種不一樣的教育生活,我一邊學習,一邊探索開發新教育課程,除了晨誦課、午讀課、暮省課,我還和孩子們一起開啟了種子生命課程(一起種下合歡樹的種子,一起養蠶、養金魚、養花,種植青菜、葫蘆等讓學生觀察)、剪紙課、毛蟲班故事會等。
給語文教學加點“料”, 讓學生愛上語文。
為了讓語文課充滿“詩情畫意”,我對語文教材進行了“文改詩”創編。如《春雨的色彩》一文,我是這樣改編的:
春雨沙沙輕落地,有群小鳥在爭議:
春雨到底啥顏色?這個問題真有趣!
小燕子說春雨綠,瞧瞧柳樹和草地。
小麻雀說春雨紅,桃花杜鵑真美麗。
小黃鶯說春雨黃,不信去看油菜地。
春雨到底啥顏色?答案留給你自己。
為了讓語文課變得好玩,讓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美感和韻律感,我進行了“唱誦課文”的研究,給低年級語文課配上音樂,變成朗朗上口、好聽易唱的歌曲,編曲教唱《比尾巴》《東西南北》《比一比》《靜夜思》等課文,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起來。
2013年9月,毛蟲班進入到二年級時,階梯閱讀中我加入了繪本教學。學校沒有繪本圖書,我就自費300元辦了一張卡,從縣城唯一的繪本圖書館借書,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恫虏挛矣卸鄲勰恪肺野职帧贰段覌寢尅贰稜敔斠欢ㄓ修k法》《一粒種子的旅行》《我有友情要出租》……每天中午,當一本本精美好看的繪本圖書出現在教室時,是孩子們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光。孩子們的日記本上,心里話多了,涂鴉多了,配圖多了,有時一篇日記同時出現了六七副配圖?!?br>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的繪本,沒有白讀。有人說,成長的路上,每一步都算數。是的,學生得到了成長,我也一樣。在記錄和孩子們共讀的內容與感受的過程中,我也覺得自己成長了。這一年的課題《小學生低年級讀寫繪研究》,又獲得了縣一等獎。
2014年,三年級時,毛蟲班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師生共讀、親子共讀變成了生生共讀和自由探讀。在不斷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寫話教學也得到了拓展、延伸,孩子們的寫作興趣也漸有起色。
為了提高中高年級學生的作文興趣,我再次進行了“興趣作文詩意評語”研究,
如《童年趣事》給A生評語:
人生旅途中,最美是孩童。
無憂又無慮,快樂又輕松。
諸多有趣事,深藏記憶中。
莫嘆光陰短,珍惜每分鐘。
B生評語:
結構合理文得體,語言清晰有新意。時光短暫易流逝,寶貴童年難忘記。趣事無須全來敘,玩心煞濃逗螞蟻。作文題材身邊覓,最是感人親經歷。
2015年9月,我接手新班并命名了“潛能班”,繼續采用新教育模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課外閱讀中追尋智慧的靈光,在記錄中留下自己童年的美好。
隨后的幾年,我一直默默行走在教育實踐的路上。我以自己的班級為實驗田,以自己為數不多的學生為實驗對象,接手新班后我總要給班級命名名字,并賦予其內涵,嘗試實驗,把“晨誦——午讀——暮省”階梯閱讀模式堅持下去。
守好班級,就要扎根泥土,守住自己的實驗田地。
通過健全班風、班規、班程,營建書香教室,用圖書滋潤學生心田,倡導日記教學,同時以身為范,用發展和欣賞的眼光記錄每一個可愛的教育瞬間,讓平凡的教育生活變得不再平淡。
教育是一種修行。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教師本身,都是一種成全和修煉。
在教育中發現問題并力身研究,嘗試改變,付諸實踐,再發現,再研究,再實踐,這本身就是一種修煉和提高。
在不斷修煉中,我對學生更加耐心,心更柔軟而韌性,性子也慢慢變得由急到緩。?
因為我知道,對待學生應像農業,關注每一株幼苗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任何拔苗助長和立竿見影式的教育都不是真教育,我們要學會等待學會愛,做教育大田野里辛勤的開墾者和先行者,做播種愛心和希望的人。
因為我相信,“一個人精神發育史,就是閱讀史”,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