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分為兩種,一種是生過孩子的,一種是沒生過孩子的。
一個女人有沒有生過孩子,有沒有擁有過軟肋和盔甲,就決定了她是否走到過生活深處,那些在大屏幕上閃閃發光,以人生贏家姿態出現在舞臺上的名女人,當她們有了孩子后,會急流勇退還是逆流而上呢?她們的選擇到底是對是錯,到底怎么做才能給孩子最好的陪伴、最好的教育、最高質量的養育呢?
為愛隱退還是為愛復出,我們看看這些作為人生贏家的央視一姐們的選擇,也許會得到一些啟迪。
1.倪萍為孩子退出舞臺
倪萍,曾經是毫無爭議的央視一姐,是大江南北家喻戶曉的全民女神,曾主持過《綜藝大觀》,她的聲音曾經陪伴大家度過了13個辭舊迎新的春節晚會,她是央視主持現場直播大型文藝晚會最多的節目主持人之一。
然而不管是多么成功的女人,都有一種天生的自然規律,生孩子就是很多女人不可逆的一種自然規律,倪萍在40歲的時候生下自己的兒子虎子,她非常疼愛自己的兒子,然而在2004年,倪萍4個月大的兒子被診斷出一種罕見的白內障眼病,如果不治療,他的眼睛就會慢慢看不見,甚至會死亡。倪萍心如刀割忍痛主持完當年的春晚之后,就開啟了漫長的求醫之路。
她遍訪名醫,發現國內對于這種病的治療非常有限,只有轉而到國外治療,倪萍為了兒子赴美求醫,毅然決然的在光環鼎盛的時刻退出央視舞臺,這一走就是十年,甚至傾家蕩產為兒子治病。
求醫之路戳心無比,她說:“每年我帶孩子去復查都像上刑場一般。直至去年,大夫說:“等你結婚的時候再來復查吧,一切很好,祝你好運。”我的淚水涌了出來。“孩子,咱60歲再結婚吧,媽媽再也不想來復查了。”
十年之后,當倪萍再次出現在舞臺上的時候,如此蒼老的面容,刻滿了這些年的淚水和辛酸,然而她卻說:“苦難讓我變得更堅強”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兒子是生命給她的最大軟肋,也是最堅強的盔甲,她咬牙堅持,終于走到今天,我們祝福她,祝福這個偉大的母親
2.周濤為女兒辭去央視女主持
周濤或許現在已經有點淡出了觀眾的視線,但是她從1996年到2011年,連續16年主持央視春晚,是央視迄今為止主持春晚最多的女主持。
她就是周濤,在央視她是不亞于董卿的存在。今年的春晚是她闊別4年后重返春晚的舞臺。今年已經48歲的她,和小7歲的董卿、小18歲的李思思站在一起沒有半分顯老。
在2008年主持完奧運會開幕式的周濤回到家里,卻聽到3歲的女兒說快不認識媽媽了。這讓她很震驚,也反思了自己為工作陪伴女兒的時間太少,于是休假半年,專心陪伴孩子。
然而女兒卻并沒有因為這半年的陪伴而健康成長,漸漸長大的女兒卻越來越害羞怕人,不愛表達,不敢說話,甚至認不出電視里的媽媽和現實中的媽媽,原來這是自閉癥的典型癥狀。
周濤反思自己,充滿了自責,在事業如火如荼的時候,她果斷的辭掉了央視女主持的崗位,回家專心陪伴女兒,希望女兒能夠早出自閉癥的陰影,過上正常的生活。
能重新在春晚的舞臺上繼續看到端莊典雅、反應靈敏的周濤,看到香香她的關懷下正慢慢走出自閉癥也是替她高興,為她感到值得。祝福周濤和女兒香香能一直這么幸福下去!
3.董卿全面復出
董卿,如今當之無愧的央視一姐,《央視春晚》、《詩詞大會》、《朗讀者》妙語如珠的當紅主持人。
2015年,在董卿40歲的時候,這個愛情事業雙豐收的女人,渴望做一個母親了,用她自己的話說:“人到了一定年齡,很多事情不能再拖了,不然就永遠失去這個機會了,人對“永遠”這個詞是有敬畏的”
初為人母的董卿也很很多新手媽媽一樣,手忙腳亂,生活被無窮無盡的瑣碎和平庸包裹,所有的時間被孩子占據,這種全身心的依賴讓我們無所適從,畢竟很多女人不愿做全職媽媽,不希望孩子的世界只有她,也不希望自已的世界只有孩子。
所以到底是做全職媽媽給孩子最好的陪伴,還是做職場媽媽,追求自己的夢想很人生。
董卿和很多的新手媽媽一樣有過這樣的迷茫。
董卿的最終作出決定是在一個好朋友的勸告之下:“你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很簡單,你就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董卿終于想明白作出了自己的決定,她要讓孩子也成為她新的動力。她說:“我應該很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侯,對我有愛、有尊敬。”
所以她開始投身《朗讀者》這次不僅是主持人,更是制片人。
有句話說得很好,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執著的栽培自己
畢竟,再好的名校也比不上母親的言傳身教。
當你是一個成功、自強、努力、上進,充滿正能量的媽媽時,你的孩子一定會是這樣,而不是不斷的說教。
一位好母親抵上一百個教師,好的榜樣是一種力量,影響著孩子,甚至一生。
最后,我想說,不管是為了孩子急流勇退,還是為了孩子逆流而上,作為一個母親,只要能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動力,不斷努力成為一個全新美好的自己,這樣的成長才能讓人生變得豐盛,讓孩子變得更好。
好媽媽一定可以滋養孩子,用身體,用靈魂,這樣的女人才不會弄丟孩子的靈魂和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