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不能要求的,一點也不能,因為我們沒有權利。咫尺之間的距離,也不輕易逾越,留下一點隨意的自由。一點簡簡單單的分寸,透露的是熱忱的修養。在修養之間,當分寸有道。
01
聰明的人,多是有分寸的人。
分寸有道,做事周到,本身就是“情商高”的最有利證明。
分寸拿捏得剛剛好,才不會引起別人的嫌隙和猜忌,就像正和胃口的菜肴,很多年之后,從不會覺得膩煩,回憶里蕩漾著久違的溫馨。
兒時的時候,“教養”就是掛在母親嘴邊的詞。只不過,這種“教養”更多的時候,是和“分寸感”牽連在一起的。
去鄰居家串門,聊天的話題,不過是那些談論了不知多少遍的鄉村故事,那些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是鄉下人特有的人倫和溫情。那時候,在鄉下,吸引我的,只是幾個孩子可以共享的甜食、零嘴,那些在今天看來那么稀松平常的小吃,當時確實孩子夢中不斷回憶的奢侈。
每每到領居家,也從能碰上讓我垂涎的甜食,兩三個孩子一起分享,咀嚼在嘴里的是滿滿的喜悅,幸福的時光。聊天的大人們,在院子里暢談歡笑,我們看著她們,也歡快地傻笑,然后頭也不回地肆意地咀嚼。
到領居家做客,母親允許我接受的東西,卻早已約法三章。很小的時候,我便能讀懂母親的眼神。
鄰居拿出甜點招待客人,母親也會習慣性地推辭,鄉間人倫,維系著鄰里情誼。
大多數的時候,孩子們都可以貪婪地享受甜點美食,而后好幾天,心中都蕩漾著溫馨。
但是,當鄰居用昂貴的禮品招待我們,母親是一定要拒絕的。
不管鄰居是出于客氣的應酬,還是真心的熱情款待,只要是稍微貴重的招待之物,我便曉得母親的眼神。
物質并不怎么豐富的年代,簡單的糕點、平常的甜食,不會太貴重,可以不必有太多的顧慮去接受。但是,貴重的東西,并不是那么輕易就能擁有的,鄰居出去客氣或真心,自己都不應該收入囊中。
這是待人接物的“分寸”,這是鄰居背后稱贊的“有教養的孩子”。
年齡的增長,發覺生活里那些微弱的分寸之感,孕育著人生的智慧和境界。
在分享別人成果的同時,維系了彼此的感情,拉近了距離。但是,終究還是要有一定的距離,不過分地占有別人的利益,在歲月的兜兜轉轉中,那種人倫和情誼才不會過早地冷卻,也不會長久的炙熱,溫度剛剛好,并以“有教養”作為了后綴。
分寸感的把握是一個人修養必不可少的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