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揮手的別離,離別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席慕容)
——題記
落日余暉,鋪灑在山腳的蜿蜒小路,安詳并且溫馨,小路擁有我童年的回憶。
我愛這蜿蜒曲折的小山路,愛它酷夏的喧囂,亦愛它冷秋的靜謐。夏時,它是演奏者們的天堂。蛐蛐在低矮茂密的小草叢里歡笑、知了在粗壯筆直的樹干上歡唱,偶有幾只聲音醉人心脾的黃鸝,淺吟低和,婉轉悠揚。秋來,涼風瑟瑟,裹挾幾張赤色紅楓,起舞翩翩,頗有幾分凄涼孤獨的意味。當這紅褪去,轉為枯黃。當這里的小居民們紛紛離去,我便知道,冬來了。
記憶里最深的地方便是這條小山路,我在這里長大,這里是帶給我美好回憶的地方。后來,我漸漸長大,漸漸去往遠方。走過了景色各異的山路,但每當我思鄉的時候,最為想念的還是這里。原來它不曾遠去,它一直住在我的心里。
山路是黃土鋪就的,沿路旁有兩排整齊的楊柳。起風時,像姑娘嫩綠的流蘇裙擺隨風飄搖。站在這里向遠處眺望,有幾棟經年未修的墻體,如今早已是破爛不堪。墻上保留了些煙熏火打與日曬雨淋的印記,據老一輩傳說,這可是紅軍留下的“徽章”呢!墻邊有股清澈的溪流,像少女的碧色帶子,映著人影憧憧,蕩出一圈圈好看的漣漪。
小山路帶給人們的不只是歡笑,還有福祉與祝福。
當第一縷美好的晨光抵至小山路,村民們開始忙碌的一天。孩童們在這里游樂歡笑,大一點的敢于爬樹捉鳥蟲取樂。婦人們圍坐在溪邊,洗衣洗米,開始新一天的家務。老人們帶幾個板凳,持一把蒲扇,三三兩兩在柳下閑談博弈,盡享天倫之樂。我最愛聽隔壁家三姥爺為我講述他們那時候的故事,傾聽那時的淳樸無華,傾聽那時的苦難與堅強。
恰逢新歲,春來發幾枝。我站在離家的遠方,又思念起了小山路。它如同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給予我溫暖,陪伴我成長。它是我思鄉之時,眸中望不盡的憂傷。亦是我懷念之時,心底訴不盡的甜蜜。這腦海中最初的地方,給予我歡笑和淚水,哺育且滋養了我的生命,教給我溫柔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