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女兒小米每次路過雜貨店,就要買玩具。
如果不答應,她會用發脾氣、哭等情緒來表達不滿。孩子就是這樣,如果要求一個東西,沒有得到的話,就會爆發情緒。
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成熟的人跟孩子是一樣的。
弗洛伊德把能夠“延遲滿足”看成是成熟的標志。與之對應的是“即時滿足”,想要的東西馬上就要得到,否則就發脾氣。
本質上看,情緒在事情不受控制的時候產生。成熟與不成熟的區別,就是懂得世上很多事,是不受自己控制的,并欣然接納了這一點。
然后我們又琢磨著控制情緒。實際上,我們說打敗情緒,控制情緒,都不是精準的提法。
相比之下,情緒管理還算是科學的提法。
好玩的是,當我們說到情緒管理時,默認就是負面情緒的管理。
正面情緒就無需管理了嗎?未必。這只是反應出人們追逐正面感受,逃避負面感受的本能。思維的分離在情緒產生的那一刻就已經完成。我們快速判斷出,哪個是好情緒,哪個是壞情緒。
我們的做法是,把好情緒延長,把壞情緒縮短。換言之,正是情緒在推動著你采取行動。
02
在情緒與人的博弈中,誰在控制誰?
顯然情緒控制著人。
我們害怕被控制,在被控制和控制之間選擇的話,誰都會選擇控制。控制是人類獲得安全感的重要手段。當一個東西按照自己的指令行事時,無所謂害怕。
失控,對我們來說就是災難。
那就試著控制一下吧,可有誰成功過嗎?說的好像情緒有一個遙控器,按一按就能啟動一樣。
還真是有的,實際上,每個人身上還不止一個按鈕。有時候一句話,就能讓你暴跳如雷,就是因為按到了你的按鈕。
這個按鈕是給別人按的,自己很多時候還意識不到。越是成熟的人,身上的按鈕自然越少。
03
這仍然解決不了我們控制情緒的問題。
有人說,我憤怒極了,但我忍住了這個怒火,沒有發泄在他人頭上。
這也是有問題的。情緒不向外宣泄沖著別人,就向內宣泄沖著自己來了。向內的情緒,相當于用堤壩把洪水攔起來。這樣的情緒遲早要崩塌。
表妹跟男朋友狠狠吵了一架,表妹很委屈,她發現這男的不像以前一樣來哄她了。她男朋友狠狠地踢了狗一腳,說:以前都是我讓著你,現在我不讓了,三年了,我受夠了。
這也不能稱之為控制。
控制情緒,這事根本就是做不到的。你或者會產生情緒,或者不會,不存在能夠有意識的讓它產生或不產生。
04
不想被控制,也不能反控制。
其實我們一開始就理解錯了情緒。情緒不是敵人,一直都是朋友。
如果沒有害怕,你可能會去親近一條蛇。如果沒有恐懼,你會讓自己以身犯險,個體存活的幾率也就更低。
情緒是身體里警報系統,提醒可能出現的危險。
朋友是好朋友,就是有時候過于神叨叨了,明明沒有危險的場景,也會冒出頭來提醒一下日常生活里,沒有那么多危險的情況,但情緒朋友就是不聽指揮的報警。
05
我們不需要控制情緒,只需要懂得。
成熟的人,不會跟自己的情緒對抗、別扭、戰斗。他們只是共存著,一邊是情緒,一邊是該做什么做什么。
與其說是控制,不如說是情緒耐受力。
不管情緒怎么推動,只是一動不動。就像一個智慧的父母,安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在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