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有打草稿的功能,不錯
清明節前交了準備租下來的辦公地點的定金,在放假后我們就正式搬家,于是公司發展進入了有辦公室的這么一個階段,前期都是在咖啡館里面進行的,最后一次在漫咖啡辦公的時候略有點點不舍,因為租金是一年付的,雖然已經是很低的了,但確實是一筆可以省下來的費用。既然我們有辦公室,難免就有了每天的溝通和交流,有時候無用處的交流可以增加同事間的互相了解,在我看來這也許有些多余,因為作為雇傭關系,我倒是希望能滿負荷的工作,可這有悖于制造快樂的原則。
最近一個月難免有些感概和想法,與同事進行交流和溝通,有幾個點我記得比較清楚。
第一個就是關于自我獨立的一種追求,也是我對兩性關系的一種的追求,不太希望成為互相依賴的那種感情,但大多數情況感情都是從依賴開始,如果沒有了依賴,建立的感情立即就會崩塌,所以我對自我獨立的追求以及希望對方也能精神獨立的想法,讓我覺得與目前的大環境實在是格格不入,也至于我對感情這個事已經不存在幻想,因為根本不可能有這種感情嘛,同事安慰說,也不是沒有這種人,只是沒有遇到而已。略感欣慰,我的世界還是存在很大的局限,再擴大一些或許能碰到呢?
第二個就是關于付出的這個概念,想到共享單車是為何能讓用戶迅速買單,迅速的擴張呢,我們都在談著共享經濟,而對用戶而言,你先要給他們提供點什么的,他才會買單嘛,不管是單車、充電寶,都是有實打實的東西在用戶面前了,他會覺得自己就是既得利益者了,這樣才能病毒式擴張或者是從眾性的跟隨起來。當我們談共享經濟的時候,如果出發點是讓用戶交出手里的資源,共享給他們都不認識的其他人,那完全就不可能了,至于為什么不可能實現,多體會下當下社會以及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就會明白了呀,那好了,既然我們發現了這個故事,那我們就應該學會給用戶提供點什么呢?這就是付出的觀念了,普通觀念是:我就是希望能得到最大化利益,另外一種,暫且不好命名的觀念是:我先提供可以提供的服務或者可以提供的實物,或者是提供任何可以提供的,付出出去,就會勾起對方最人性的部分了。這個觀念可以應用到各處去實踐,都是可行的。當然了,部分人是會提防那些無緣無故的愛以及無緣無故的贈品,這是因為這部分人已經是有了第二種觀念的。
第三個講到的是關于分析產業鏈的方法,我們去尋找在產業鏈中流通的介質,然后根據介質流動到每個團體或者組織時候所經歷的,就可以分析出產業鏈中哪部分是最重要,哪部分是利潤最高的,根據這樣的分析,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選擇可以做,對于不可以做的那部分找對合作伙伴來進行合作,就完成了流通的介質的一個輪回。
也許我是希望讓同事能慢慢理解方法的重要性,目前來看,我可能是有點太理想化了,但很樂觀的是,我提到的觀念和看法,足以影響著可愛的同事,慢慢在大腦中生根發芽,生長出新的觀念和看法來,因為補給的營養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