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自然歷史課不是從討論人類開始,那么它原本應該在孩子身上產生的影響,就會徹底變質。透過課程的進行,必須讓孩子感受到人類是大自然其余三界的一種組合。這將在孩子身上喚起一種“人類在整個宇宙秩序中的重要性”的印象。也就是說,人類對整個宇宙秩序承擔著責任。
在學習自然時,由于動物和人類的密切關系,孩子們首先學習的就是動物世界。四年級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會用來學習人類與動物世界的課程,除了在這個年齡教導孩子這個是因為孩子們想聽之外,這也是從情感出發重新構建孩子與外界和內在的關系,因為動物與人共同擁有情感的體驗。人類有動物所擁有的所有特征,動物突出展現人的某種特質。
四年級的孩子與整體世界分離,他們開始有能力更加客觀地觀察這個世界了,他們開始意識到自然界與人類世界的不同。但是這個時候他們心智中的理性尚未與不理性及想象力分離,理性思考的能力剛剛開始由想象力分出,孩子自然開始有了辨別能力。這也是為何這年紀的孩子會開始希望為他們的智能添加養分。
在此時將孩子帶到科學大門前,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時刻。要避免把大量假說及理論丟給孩子,比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已是不合時宜且過度簡化的進化論,一旦直接或間接讓孩子有了這樣的動物形象后,一顆殘暴及無情的自私種子將會植入孩子的心中。我們會以“比較”的方式來教導孩子看待動物,不強調人有高度進化的大腦,而是強調人類之所以在動物之上,是因為人可以直立行走,雙手能自由活動,而這雙手讓我們不僅滿足了自身的需求,也能夠服務他人。由此我們可以引領孩子客觀、理性地了解自然界,并同時強化小孩的社交及道德。這個課程并不僅是為了滿足孩子天生對動物的興趣,也不僅是為了啟蒙,而是要使其成為孩子道德教育上的助力。
第一節課
第一天,我問同學們這個世界上存在的都有什么,孩子們的回答異彩紛呈:
“石頭”“高山”“螞蟻”“桐樹”“來福(我們學校的一只狗)”“紫藤花”“瞪羚”“某某某(同學的名字)”......
“有沒有辦法分一下類呢?”
很快,礦物、植物和動物便被同學們說了出來,我一一寫在了黑板上。
這時有同學說“還有人類!”
又有同學說“人也是動物啊,只不過是高級動物!”
“不對,人跟動物才不一樣!”
“但人就是屬于動物!”
......
我請同學們停下來,先來看看礦物、植物、動物這三大王國有什么相似以及不同的地方。經過一番探討,我們總結出來了一些關于三大王國的特點。然后自然而然地,我們開始談到了人類。
說起人類王國與之前三大王國的相似處,孩子們驚奇地發現:人類擁有動物王國的一切特征!并且有同學發現,下一個王國都是在前面一個王國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的,比如,動物王國就包含植物王國的特征。
這絕對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
那人類王國與動物王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人會說話!”
“動物也會說話!只不過我們聽不懂罷了。”
“人會幫助別人,動物不會!”
“誰說的?猴子也會幫助別的猴子捉虱子呢!”
“那是因為別人先幫助它捉虱子了!”
......
一番激烈的討論過后,我們共同總結出了以下兩個人之所以不同于動物的特點:
一、人可以直立行走。
雖然有的動物看起來也會直立,可當它真正奔跑或者捕食之時,它依然會四肢著地,而人并不會;
二、人擁有雙手。
這雙手除了可以服務自己,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幫助他人,并服務于整個社會。
至此,再沒有誰說人類應該歸屬于動物王國。
送光明
恰逢冬至,我們如往年一樣做了慶典活動。
但同時,這也是一年中最黑暗最寒冷的時刻。
學校有一個慣例——每一屆四年級的同學會為其他班級送去光明(溫暖與愛),這恰恰是我們前兩天一起討論出來的關于人之所以區別于動物的不同——擁有雙手,而這也正是我們的雙手能夠做的事,為別人帶去溫暖與愛。
《孩子的詩》
1.光明是一種庇護,
? 也是一種幸福,
? 現在我要把光明送給他人,
? 祝福他人永遠幸福。
2.當寒冷的冬天來臨
?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
? 小仙女們駕著云梯,迎著北風
? 來到人間送光明
? 讓光送給你
? 讓光送給他
? 讓光充滿全世界
——這個活動,恰到好處。
認識人類自己
一、感官——通向世界的窗口
人是什么樣子的?你真的知道嗎?
我們在學校做了個游戲,兩人一組,一位同學蒙著眼睛,一位同學帶領,去熟悉的地方走上一遭回來,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周圍的世界,而是需要敏銳其他感官,看是誰在為我們工作?
放學后我請同學們自己設計一個關于味覺與嗅覺的體驗活動,畫在本子上,第二天來學校分享。然后,閉著眼睛去嘗一碗粥,看看里面都有什么;生病時吃什么東西都感覺沒味兒;點燃一盤蚊香后藏起來,用鼻子把蚊香找出來;寫作業時,媽媽做飯飄來的香味;仔細地去聞一碗面條;仔細地咀嚼一塊面包等等,這些鮮活的體驗被帶來學校分享,孩子們感受到依賴這些感官,我們能夠很好地感知周圍的世界。
二、宇宙與我
——頭部:圓圓的。頭骨非常堅硬,里面是柔軟的大腦。
(我們向外觀看世界,會將自己思想的光芒向各個方向發射,就如同太陽的光芒照耀著大地,帶來溫暖與生機。我們的頭部并不怎么移動,它就像太陽一般,在每天跨越天空時靜靜觀察著一切。)
——軀干:就像彎彎的月亮(滿月的一部分)形狀,它是一個球體的一部分。
(這樣的曲線就仿佛當月亮年輕苗條時在空中呈現出鐮刀般形狀一樣。我們的肋骨能夠隨著我們肺部的吸入與呼出而擴張與收縮,就像月亮會月圓與月缺一樣,會變大、會縮小。)
——四肢:我們的兩臂與雙腿是長而直的,同時也非常的靈敏、能快速運動。四肢會幫助我們去實現自己希望做的一切。
(當我們伸開雙臂與雙腿,整個身體直立在大地上時,我們就是一顆閃亮的星星。通過行動我們會發展出自己的力量并表露自己內在的潛能。從而,我們就為自己將來希望過的生活做好了準備,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就像以前旅行者和水手通往目的地的路上、為他指引方向的星星一樣,我們的兩臂與雙腿也會指引我們在生命中跟隨自己的命運。)
至此,孩子們形成了第一個關于人的構造的印象 ——圓形的頭,半月形的軀干和筆直的四肢,這些就是我們身體的主要部位。
三、人的三元性
我們的頭——擁有思考的能力,我們可以思考很多的事情,因此頭腦總是在忙碌著。雖然堅硬的頭骨看起來是安靜的。
我們的軀干——心臟和肺部都在這里,我們擁有豐富的感受。我們不僅會體驗到自己心靈中的感受,也可以體驗到他人的感受。
我們的四肢——腳和腿是身體忠實的仆人,它支撐起人的軀體,又可以把人帶到世界各地工作和學習,人類的手之所以能做事情,是因為它不必像動物的四肢一樣去支撐軀體為軀體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自由,可以去做創造的工作,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人類能夠做許多事情,但這取決于她的意志力。我們發現很難去做那些我們不喜歡做的事情,但是,一個擁有強大意志力的人,她是可以放棄玩耍而選擇去做那些難的事情。
這樣,在我們的身體之中就有著思考、感受和意志這三元性,它們始終密切相關,不可能分離。
動物的專長
動物對于它們所做的一切來說可以稱得上是專家了。
人的三元性及動物王國
腿能夠支撐我們整個身體的重量,但它卻只服務于我們自己。我們的雙手可以自由地做許多事情,多得無法想象,可以說,它服務于這個世界。
我們看到的東西,聽到的聲音,聞到和嘗到的味道,都是經由頭部傳達。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大部分是經由頭部傳達給我們。而所有我們用雙手制作出來的東西,都是給予這個世界的。
換句話說,雙手負責給予世界,頭部負責從世界接受所有的影像、聲音和味道。
我們經由頭部接受的東西并不會停留在頭部,而會往下進入軀干中。比如,食物,它在胃里消化,我們強壯的腿和手在食物被消化后各盡其職。軀干接受了這些美麗、舒服或有益的東西,使我們變得強壯。
世界給了我們食物,食物讓我們強壯,使我們可以給予世界一些東西。
初步了解了人類本身,我們開始從動物的學習中了解與之的關系。
人的頭及頭型動物
頭型動物,當然不是指只有頭部的動物,這種情況也根本不存在!而是說頭型動物的行為就跟我們的頭一樣。頭不像腿或手一樣勞動,頭會觀察四周所發生的事情,當我們觀看時,比如說正看著某樣美麗的東西,那就好像是眼睛想要抓住這美麗的東西一樣,把這美麗的東西帶入我們的身體中。
海洋里生活著這樣一種生物,它沒有堅硬的貝殼,卻有著大而軟的頭部,上面有一雙富有表情的眼睛。它的感覺延伸到了長長的腕足中,就像人類的手臂或長長的嘴唇,直接向外伸展著去攫取食物。它就是——章魚。章魚天性敏感,有著對周圍事物的精細的知覺,它會換上四周環境的顏色,當它看到想吃的東西時會改變顏色并以快速的動作抓捕,當它覺得危險時會噴出墨汁迅速逃生,無論捕食還是逃生,它的整個身體都用來保持警覺。
當我介紹完這種動物之后,請孩子們來演一下章魚,有位同學從形態到神態都像極了,那一節課,包括我在內,好幾個人都笑出了眼淚。
下課以后,教室里立馬變成了一片生活著很多只章魚的海洋。
就像堅硬頭骨保護著里面柔軟的腦,貝殼類動物也是如此,它們硬的東西在外面,軟的東西在里面。關于這一點,我給孩子們介紹了另一種動物——蝸牛,它算是貝殼類的表兄弟。
人的軀干及軀干型動物
軀干動物,顧名思義這種動物著重于軀干,而不是頭部和四肢。軀干對這種動物來說是最重要的,甚至會占去身體大部分面積。頭部將只是軀干的延伸,頭和軀干就好像是一體的,而四肢也不會占去太大的部分。
魚、海豹、鯨都是軀干動物,它們沒有單獨的頭和四肢,只有鰭和尾。爬行類的動物也是軀干動物,他們的腿短小且無關緊要,很少會用腿把自己從地面提升起來,運動的真正力量來自軀干和尾部。
人的四肢及四肢型動物
鳥的翅膀用于飛行,鳥腳適合棲息于樹上,這些部位不太能用來做其他事。
鼠類的腳掌像小鏟子般便于挖土。
貓的爪子很鋒利,可以用來攀爬樹木或捕捉獵物,但這些爪子無法用來游泳,或者制作一個巢,或者像鼠類一般挖掘。貓的爪子只能做一部分的事,沒有更多的功用了。
包括之前學習過的海豹,它的鰭肢可用來游泳,適合在水中生活,但是它無法像貓一樣奔跑、爬樹,或是像鼠一樣挖洞。
而我們人類的雙手,
它并不像翅膀,我們無法用手來飛行;
它不是鏟子,我們無法用手快速挖洞;
它不鋒利,我們無法像貓一樣用指甲撕裂食物。
我們的雙手不是有著特殊功用的工具,但是卻可以制作出任何我們想要的特殊工具。我們使用手來工作,而且并非只為自己,而是為了其他人。
這就是為什么人類的手是所有動物的四肢當中最完美的,而人也是唯一一種四肢比頭部或軀干更為重要的生物。沒有任何動物屬于四肢動物,但人類這種生物得到了上天賦予的雙手,雙手是最令人驚奇的四肢。
在這里我們除了回顧人的特質之外,我又給孩子們介紹了另一種動物——大象。
孩子們特別喜歡大象,除了像以往一般寫文章或者作詩外,有三位同學還為自己的詩配了曲,還有兩位同學此時為開篇學習的那首詩歌《完整一體的生命》譜了曲,真真兒是讓我驚喜萬分!
介紹大象時,我沒有避開人類對象牙的掠奪。他們很不解為什么人類會為了兩顆牙齒而去殺害一頭大象,一位女生說“為了炫耀”。聽了這話他們義憤填膺,說了一些很孩子氣的生氣話。小小的孩子知道,人不需要象牙也能生活得非常好,而那些貪婪的人怕是擁有了全世界,也還是覺得不夠。
我告訴孩子們,雖然我們沒有直接去傷害大象或者其他什么動物,可或許我們也對它們做了很不好的事情,他們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問他們知不知道現在的塑料垃圾都去哪里了,因為之前學校有做過一次垃圾分類的戲劇公演,他們知道“填埋”或者“焚燒”了。而填埋無法分解的塑料會影響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和水源,焚燒也會嚴重污染大氣。如果整個氣候被改變了(其實已經開始改變了),這些完全依賴于自然環境生存的野生動物,沒有誰會去喂養它們,該下雨時不下雨,該結冰時不結冰,那么它們必然無法存活。
所以此時,我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減少塑料的使用等等,慢慢長大后,可以做一些真正可以幫到動物的事情。
我的收獲
這次版塊結束后,我沒有像以往一樣帶著孩子們一起回顧,而是請他們自由結合為6組,拿著自己的主課本在組內回顧,把印象深刻或者有觸動的地方記錄下來關鍵詞,然后站在前面一個個向大家報告分享。
有的同學對敏感警惕的章魚特別感興趣;有的同學說以前一直以為大象很笨重,走起路來一定是“咚咚咚”震天響地的,沒想到它走路竟然沒有聲音;有同學說他現在覺得大自然真的就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缺了誰都不行,當然如果非要少一個,那么只有人類可以沒有;還有同學表示長大要做救治和保護動物相關的工作。
不論何種,我想這些幼小的心里必定已種下一顆種子,與自身相關,與愛相關,與責任相關。我想當他們在使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時,必定知道這創造出來的每一樣東西都是給予這世界的禮物,而非負擔。
因為,我們因這整個世界而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