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2003年底寫下第一首真正意義的詩歌《愛,也是一道風景》開始,轉眼間我已在文學路上摸爬滾打14載了。
? ?我廣泛讀書的時候比較晚,小學六年級下學期才看第一部小說。對比很多人小學三四年級就大量讀書,我算是起步比較晚的。初中時雖然寫過不少類似《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之類的哲理詩。《別了,我曾經夢過的女孩》出版時,我也只摘取其中兩首作為紀念。初中時讀過很多書,更多的是因為求知欲望強烈,想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那時的文筆還糟糕得很,想當作家,還是高中之后的故事。
? ? 我寫的第一篇小說可以追溯到初一暑假在家寫過一篇“中篇小說”《一個初中生的見聞》;第二篇小說是在中考畢業后,參考《茶花女》和《少年維特之煩惱》寫一個中學生因為中考落榜而跳湖自殺的故事;第三篇小說是高一寫的《彷徨與拼搏》,也是參考國外果戈里小說《外套》的架構。現在回頭看起來,這三篇作品只能算是中短篇小說的規模,都只有兩三萬字數。不過這些不能稱之為文學作品,更多是少年時對生活的不滿和未來的迷茫的一種傾訴。
? ?高二下半學期一開始,我跟發小老陳打賭,我們用一個學期的時間,各寫一部長篇小說,看誰寫得好與快。于是乎,每天晚上我在家的任務就是看小說和寫作。這篇故事是以我初三到高二兩年經歷作為原型。那年5月底,我終于完成了初稿,有七八萬字的篇幅。老陳卻因為靈感不在,壓力太大,他的《陳半仙傳奇》只寫了一兩萬字,就寫不下去。
? ?這本小說寫完,我當時也沒想過去發表,只是為了紀念,證明自己也能寫大塊頭作品。第二次高考結束后,我把這本小說拆成兩部小說,前部分情節最終改編成我第一部中長篇小說《憂郁少年行》,而后半部分去惠州旅行的一段故事,后來演變成《隨風蕩》的前半部。
? ?大學畢業后,因為工作繁忙,我想我在30歲之前不可能寫作長篇小說,沒想到最終還是違背了我的“誓言”,有了《請許我塵埃落定》這一部長篇。七年的詩歌寫作,十幾年的小說之路。有時我看著這些年來主要留存下來的3本小說和1本詩集,雖然沒有得到外界廣泛認可,但我想我對得起這些年來的努力,也寫出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作品。
? ? ? 2017年春節,我打電話跟我高中的文學啟蒙老師說我出版了我的第一部作品,她向我表示慶賀和欽佩,說讀書的時候很多人喜歡寫作,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最終放棄了。我說文學是我一輩子的夢想,我怎么有可能放棄呢?因為它在我最無助的時候,給予我生活的動力,重新煥發我對于生命的意義。
? ?我覺得對于一本文學著作來說,除了文筆和故事這兩項最重要指標之外,寫作的情感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作者,一本飽含生命熱情寫成的作品,總不會差到哪里去。今天,就讓我來聊一下這些年創作這些作品吧,給喜歡我文章的讀者做一個導讀!
? ? 第一本書:詩集《別了,我曾經夢過的女孩》
? ?這本詩集主要收集我從2003年11月到2008年4月創作的80首詩歌作品。2008年后,詩情褪去,我不想再被人叫做詩人,就再也沒有寫過詩歌。僅存的一篇是大四實習的時候,以往寫的詩歌作品引起我們總監的注意,他讓我用詩歌的架構給一個化妝品寫品牌故事。后來,我把這篇廣告文案改編成這部詩集里邊最后一首詩歌《蘇倫的愛情日記》,也算是對以往多年寫詩的一種總結吧。
? 我寫詩的時間很早,在剛上的初中的時候,便能隨口吟出一些打油詩作品。真正開始寫作新詩是在初二課堂上學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讓我對詩人普希金的事跡充滿了興趣,到處找一些新詩作品來讀。初中的時候盡管也寫過不少新詩,大多是哲理詩。因為寫作還沒進入文學門檻,大部分詩歌都如白開水般平淡無奇,但是寫詩的愛好卻保留了下來。
? ?從2001年到2008年,我至少寫過幾百首詩歌,那時對詩歌的狂熱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詩歌讓我找到了靈魂的歸宿,一篇關于詩歌鑒賞的文章都能讓我愛不釋手。我將生活和感情的失意通過詩歌的窗口傾訴出來,一篇篇新詩從手中誕生,在身邊的朋友和同學流傳開來。開始有人稱我為“詩人”“作家”的,那時的我也樂意接受這些稱號。
? ?現在看《別了》這本詩集,70%都是愛情詩。實際上我寫過的哲理詩數量不在愛情詩之下,只不過大部分寫得不痛不癢,缺乏深度,沒有出版的價值。
? ?年少時,因為對詩歌的熱愛,我幾乎讀遍古今中外所有著名詩人的詩歌作品,并將之化用到我的詩歌創作中。一個作家在十幾歲的時候,或許很難寫出好的小說作品。但是詩人是例外的,蘭波16歲便寫下傳世名篇《醉舟》,寫作《雨巷》的戴望舒也僅僅22歲而已。詩人比一般人才華要早熟,在沒接觸到外面花花世界的時候,他的愛情和夢想很多時候是純凈的。
? ?我慶幸在我文學夢最深的那幾年里,留下這么多好的詩歌作品,這一輩子想再寫出這么純美的詩歌已不大可能。我喜歡情景交融的詩歌,正如我在《別了》書中序中說道:“在我所有的詩作中,受柳永和拜倫的影響甚多,喜歡情景詩的布局,在景物的鋪敘中引出情感,有時讀起來又像是一首故事詩。”
? ?在我目前所有的文學創作中,詩集是最早成書的一本,卻有可能是文學價值最高的一本。如果讓我以各項指標給《別了》打分的話:文筆85分,故事80分,情感90分,合計85分。
? 第二本書:中篇小說《憂郁少年行》
? ?我寫小說的歷史其實挺悠久了,《憂郁少年行》卻是我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小說作品。高二寒假在家寫小說時,我以《三重門》為摹本,想把初中那段生活記錄下來,花了四五個月的時間寫了篇七八萬字的小說。第二次高考結束后,我在家無事可做,便將這篇小說前部分截取出來,重新演繹,于是有了《憂郁少年行》第一次原版稿件。大一時,我讀了江南《此間的少年》,有感于我小說的人物跟金庸筆下的主人公一樣的性格特征和家庭背景,于是我用了《天龍八部》和《射雕英雄傳》的人物來演繹這部作品。
? ?這部書開始我準備寫三部曲,段譽、喬峰、虛竹都各寫一篇,相信寫成之后會是一個大長篇作品。沒想到段譽篇寫完后,各種因素結合,喬峰篇只寫了故事大綱,便繼續《隨風蕩》的創作。《憂郁》從長篇也就成了中篇。
? ?《憂郁》的成書只比詩集晚了一點。這本小說的主角段譽跟《隨風蕩》的主角蘇揚一樣,都是一個文藝小青年。段譽可以看成是蘇揚的年少版的一個影子。我將少年時對于寫詩的熱情都用在主人公原型上。段譽和蘇揚都熱愛詩歌,只不過段譽更加不自信,做事猶豫不決,遠沒有蘇揚的灑脫自在,苦盡甘來。
? ?《憂郁》成書比較早,而且我很早就在網絡上傳播,看的人也比較多,也看到有些小說網站有人提供免費下載。雖然在金庸和韓寒小說吸取了不少營養,文筆上還是有不少亮點,但這本小說還有很多不成熟之處,比如他的語言過于理想化,充滿各種感性表達,而且就故事性而言,是我目前創作的三部小說最弱的一部。因為主角身份借用人物典故的原因,《憂郁》比較容易讀,卻只是一個少年人情犢初開,最終落寞而歸的初戀故事。
? ?在2008年8月改完第三稿之后,近十年來,我也基本沒有再修改過。《憂郁》算是我第一篇較為成熟的中長篇小說。如果讓我以各項指標給《憂郁少年行》打分的話:文筆75分,故事65分,情感70分,合計70分。
第三本書:長篇小說《隨風蕩》
? ?目前為止,《隨風蕩》是我耗費精力最大寫成的一部小說,從2005年初寫了主角蘇揚去惠州旅行的部分情節,期間斷斷續續,有時靈感來潮,就在班里就寫下一兩段,大學讀書期間瑣事較多,很難沉下心來寫小說,幾乎都是寒、暑假來寫,所以一直拖到2010年2月才完成了初稿。
? ?寫作《隨風蕩》的緣由我是想寫出一部致敬《圍城》和《三重門》的作品,其中我也借鑒了《紅樓夢》和《挪威的森林》的主要架構。我的三部小說,就通暢性而言,《隨風蕩》可能是最難讀的,因為里邊引經據典太多,而且有很多私人化的寫作興趣,一些情節也游離整個故事大綱,讓它掉了不少水準。但是它依然是我文學水平的最高寫照。
? ?剛寫完此書時,我便發給身邊愛好看書的朋友點評,不少人看不下去,覺得半文半白,有點晦澀,且故事也不夠十分吸引人。但是認真讀完此篇小說的朋友卻給了高評價,想不出我也能寫出這么文學功底深厚的小說。
? ?大學畢業后,我多次將這部小說當做文筆代表放在我的簡歷上,卻意外得到很多4A公司面試的機會,很多人夸我文筆好。甚至有家著名影視廣告公司找我面試,不是為了招聘,只是為了看寫出這樣小說文筆作者是怎樣一個人。
? ?當年,我對《隨風蕩》寄予厚望,希望通過它打開我的知名度,卻沒想到曲高和寡,它有著《圍城》和《三重門》的神韻,卻遠沒有它們的機遇。畢業后,我收斂了自己的文學夢想,幾乎放棄了文學創作。但對《隨風蕩》還是有著更深的感情在里邊,時常沒事就拿來修改一下,因為它里邊有著我年少時太多太多的心靈和夢想歷程在里邊。
? ? ? 2013年和2015年,我對這部小說有了兩次大的調整,讓它不那么難懂,而且用倒敘的方式、修改了一些情景故事,讓這部小說更有可讀性。《隨風蕩》情節主要發生在高二暑假到高三、再到高四復讀,最終男主角蘇揚在林雨詩的幫助下考上重點大學,而且跟喜愛的王思怡有情人終成眷屬,在杭州西湖相遇,小說到蘇揚考上大學到杭州求學那一天截止。在故事的結局,蘇揚讀書時候寫下的詩歌也被書商看重,成為媲美汪國真的詩人,風靡一時。
? ?《隨風蕩》的小說語言我最早是想寫得幽默有趣,沒想到最終往深情方向走,看過的朋友說只看到一種含笑的悲傷在里邊。這部小說的寫景狀物是后來的我不能及。我主要幾篇詩歌作品都化用在小說創作中去,也可以看成我寫詩的一部分心靈歷程寫照。
? ?狄更斯在《大衛科波菲爾》序中說過:“在我所有的書里,我最喜歡的就是這本。對于我想象中創造出的所有孩子,我都是個溺愛的父親,從沒人像我這樣對他們深深愛著。可是,正如許多溺愛的父母一樣,在我心底深處有一個孩子最為我寵愛,他的名字就叫大衛·科波菲爾。”
? ?如果有人問我最愛我哪部小說,目前而言我最愛的是《隨風蕩》。它或許不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好的一部,卻有可能是我一輩子最愛的一本小說。因為我前22年人生經歷我幾乎都寫進小說里邊去了。如果讓我以各項指標給《隨風蕩》打分的話:文筆85分,故事75分,情感80分,合計80分。
第四本書:長篇小說《請許我塵埃落定》
? ?開始工作那幾年,因為工作繁忙,我幾乎放棄了文學創作。我心想只有等到我30多歲后,事業與感情穩定才有可能再寫長篇小說。但是2015年6月,一段多年的感情落下帷幕讓我寢食難安,心中有無數話想傾訴,于是我重新拿起筆寫下這部小說。
? ?這部小說最早命名為《曾是青春夢中人》,但是后來覺得《請許我塵埃落定》更為貼切一些。它既是一本小說,也是對我近十年來生活的一次大總結。我們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可能因為某個瞬間從而愛上的一個人,我也不例外。年少的時候我寫過很多詩歌,大多是為一兩個人寫的。那時感情如水般純凈,一生只想愛一個人,卻總是難遂心愿。
? ?《請許我》風格跟我之前三本書反差挺大的,沒有之前詩歌和早期小說般雕刻語言。整本小說的語言顯得平淡、質樸。文學性而言可能稍弱,但是讀起來卻很輕松,幾乎沒有什么閱讀障礙。一年時間寫了13萬字的長篇,對于我來說是一種挑戰,而且幾乎都是在周末完成。寫完這部小說,我并不是十分滿意。身邊有些不喜歡我前期小說的朋友,卻意外喜歡我這個故事,總體而言比他們想象中要好得多。有高中學妹說它像《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又像《我可能不會愛你》,但又不是很相像,它只是屬于我一個人的故事。
? ?之前我有感于自己的小說故事性不夠,在《請許我》終于有了長進。在跨越十年的時間長河中,以林寒和張靜雯的感情為主線,還涉及到姚遠謝夢琪、許默林芳、林寒葉子、溫子玉凌子等多條感情支線。我還把當年涉足影視編劇和開始創業的艱辛歷程化用到小說中去。小說的結局,林寒除了不能跟張靜雯步入婚姻殿堂,總體上還算是完美的。經歷過那么多風風雨雨的林寒,開始學會了承擔一切。最終,林寒在事業有所成就,這也是我對未來的一種美好的設想吧。
? ?如果未來有朝一日,《請許我》有機會登上大熒幕,我希望就是她能看到這個故事。當年有些話我沒機會說清,有些事來不及做,但請她相信,我年少時對她的感情從來沒有后悔過。如果讓我以各項指標給《請許我塵埃落定》打分的話:文筆70分,故事80分,情感75分,合計75分。
? ?除了上面這4本主要文學創作,這十來年我也寫過不少散文隨筆。剛畢業第一年寫的《商說三國》,最早也想寫成一個大系列作品,最終也只寫了兩篇,一共四五萬字。不過按題材而言,它應該屬于商業的小說,借用三國人物的殼來講職場故事。
? ? ? 14年風雨文學路,有過停頓,有過徘徊,卻從不放棄。我想我做不了多產的作家,上面4本書按字數加起來也只有40萬左右。這一輩子能寫出10本完整文學作品,就已經達成了自己的文學愿望。小說,我相信我會一直寫下去。詩歌卻要看有沒詩情重新燃起的可能。30歲后的寫作,相信會更多關注到社會層面。道阻且長,我一直在路上。就讓我29歲的一段自白,作為文章結尾吧!
? ?年少輕狂,難免眷戀憂傷,一如《憂郁少年行》。
? ?然而世事無常,人生終究《隨風蕩》。
? ?幾經磨難,年近三十,《請許我塵埃落定》。
? ?面對塵緣往事,我只想說:
? ?《別了,我曾經夢過的女孩》,我要開始新的旅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3.5
作者簡介
——————————
蘇倫,85后作者,新媒體人。
愛情詩集《別了,我曾經夢過的女孩》已溫情上市。
寫詩是我年少時不諳世事的夢。
始終堅信人間美好,撥云見日終有時。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如果你看到這里,請給我點個贊吧,你的喜歡是我堅持原創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