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和三五好友聊天,如果是股票、基金、國債什么的,我一定是困得要死,從桌子上一直出溜到地下;如果是車子、房子、孩子這類話題,也無聊得沒有話講,最后借機上廁所逃之夭夭。但要是聊到電影,誰也別想走,不管是地遁還是尿遁,門都沒有。
看電影應(yīng)該是自己兩大愛好之一,從小耳熏目染,算是子承父業(yè)。
穿開襠褲的時候,在老媽單位的大院里,總有涼風(fēng)習(xí)習(xí)月朗星稀的夏夜,早早看著大黑邊淡黃色的幕布高高張立,老老少少的鄰居們搖著扇,嗑著瓜子,占好了前排或者上了半人高的樹杈。那時候放的多是軍號響亮星火燎原的戰(zhàn)爭片,我們幾個屁大點的孩子只有槍炮聲響起時,才曉得收住腳步。
再大些還不到買票的年紀(jì),縣城的電影院已經(jīng)是熟門熟路。記憶里總是著急火燎的一家人,顧不上吃飯,卻忘不了把吃瓜剩的西瓜籽或者向日葵扒下的葵花放鍋里炒熟,滾燙著就倒在褲兜里,然后飛奔影院。
買票那種斗智斗勇的場面記憶深刻,小小一尺見方的窗口,幾十個人簇擁不透,還有從頭頂上爬過去的,叫罵不斷卻沒人舍得放松讓開。
爸爸媽媽總是提前一個月就拿到即將上映電影的預(yù)告紙條,把想看的用紅筆圈出來,約好誰去買票。之后有了電視,在預(yù)告節(jié)目單上畫線也是這個習(xí)慣的傳承。那時他們工資才幾十,可愿意為精神世界每月花上個好幾塊錢,真是大手筆了。
記得有一次放聊齋故事《畫皮》,不但有雷雨交加的夜晚天空巨大的眼睛四處尋找逃匿的狐仙,還有妖怪活生生掏人心臟的恐怖鏡頭,一到這種時刻,爸爸就讓我閉上眼,埋頭藏到椅背下面。
那個時候也有3d電影,應(yīng)該是紅藍眼鏡,白的硬殼紙做的,放兩塊彩色的塑料片。好像是什么十三妹,還有什么馬戲團。那3d效果簡直不要太好,什么飛刀,盤子,暗器的,直勾勾撲面而來。
電影結(jié)束基本上都已經(jīng)是9-10點鐘,總玩賴說困得不能走路,非要爸爸媽媽背著回家。現(xiàn)在看他們佝僂彎曲的腰身,恐怕也有自己曾有的功勞吧。
上小學(xué)和中學(xué),看電影基本上都是學(xué)校組織了。比如《媽媽再愛我一次》、《太平天國》、《屠城血證》、《少林寺》什么的。最喜歡看的是《霹靂貝貝》,好有意思,期望自己也有一雙可以改變紅綠燈的電手。
上了大學(xué),看電影的渠道一下子豐富起來,錄像廳、電影院、VCD、電腦都可以。最多還是錄像廳。主要還是便宜,遍地都是地下室出租屋改造的放映室,2-3塊錢看一天,5塊錢看通宵。那時候年輕,熬夜不是事兒,好多經(jīng)典的港片都是那個階段看的。
宿舍里一位勤工儉學(xué)的貧困生,承包了學(xué)校的小禮堂,每周有三天晚上可以放錄像賣票抽成。我自告奮勇去不遠的集市幫著租帶子,可以享受免票看片的待遇。恐怖、槍戰(zhàn)、科幻是最受歡迎的,尤其是歐美的片子多少還有些情色鏡頭,每每全場鴉雀無聲。也有不滿意的時候,起哄拍凳子高喊換片經(jīng)常的事,所以我們放兩個,但一般要租三到四部。
《泰坦尼克號》、《喋血雙雄》、《喋血街頭》、《黑俠》、《大話西游》、《獨立日》、《蒸發(fā)密令》、《黑超特警組》、《斷箭》、《第五元素》、《剛果驚魂》、《勇敢的心》、《異形》、《異種》......多少好片百看不厭。
不過要重點提下恐怖片。本來自己膽子是很大的,《午夜兇鈴》、《黑樓孤魂》都不在話下,可一次看了經(jīng)典cult片《群尸玩過界》后,從此退出恐怖圈,再也不說自己心臟牛了。
畢業(yè)上班,單位配了電腦,可以自己租碟看片。晚上不回宿舍,周末宅在辦公室,大把的時間。那個時候認識了電影質(zhì)量的各種版本,CAM、TS、DVDSCR、HD、BD、D5/D9等等,也熟悉了realplay、豪杰解霸、WMP等播放器。
成家立業(yè)以后去電影院的次數(shù)逐漸多了起來。少數(shù)是公司組織員工活動,大部分陪家人一起。當(dāng)然要看也選擇是大片,文藝片愛情片什么的,買碟家里看。
在北京最早是去首都電影院,現(xiàn)在想想還是有些眼暈,座位太密而且坡度有些大,總感覺不小心就會折翻下去。
常去的還有大悅城頂樓的電影院、耀萊國際、中影國際、美嘉影城等等。中影的性價比最好,會員卡的話20-30就能看3D最新的大片。
看電影最煩別人后面踢椅子,你若只是以眼殺人,如果達不到手電筒的亮度,只能自作多情;你如果出聲讓他注意點兒,要么置之不理,我行我素更頻繁懟你,要么惡語相向,直接嫌你多事,揚手打人了。
還有碰到笑點、淚點太低的群眾,實在是影響心情。你還沒有g(shù)et到,對方已經(jīng)早早亮出了態(tài)度,就像惡心劇透一樣,對這種行為非常反感。
一次公司發(fā)的票《滿城盡是黃金甲》,居然給的第一排。看什么都是扭曲變形,只感覺滿眼白花花的讓人頭暈。還有一次是看馮小剛的《集結(jié)號》,離得墻邊音響有些近,出來后好長時間耳朵都嗡嗡的。
現(xiàn)在條件好了,在家就能看大片,用短距投影,幾百寸滿滿一墻。自己一個人欣賞也可以,用暴風(fēng)影音的VR魔鏡,把手機一架,頭重腳輕地躺在沙發(fā)上,一會兒就眼暈得不行。
最多還是用電視,通過小米盒子上的電視貓或者無線訪問電腦上的資源。
以前還用XBOX360試過看電影,片源太貴,放棄了。
曾經(jīng)想過自己喜歡看電影的原因,應(yīng)該有很多。但最喜歡的一個是,我可以用90分鐘的時間去體驗很多人一輩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