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兄弟出頭天》(2012)
永遠的阿爾帕西諾!又跳了舞,懺了悔。爺爺們太帥了!賣萌起來也是無敵的。無頭騎士爺爺也很有sense。雖然是黑幫片,卻相當有格調。我喜歡!
2、《贖罪》(2007)
一個女孩子的嫉妒毀了一對佳人,懺悔終生,卻沒有贖罪的機會。我把女孩的誣陷理解為懵懂的,得不到心儀男子的一種嫉妒。
難得,BC演了這么個角色。安插這么個角色,不起作用太浪費了。BC看那女孩的眼神真的好變態……個人覺得也未必是強暴,那女孩也不是什么好東西。
時間跨度有點大,醫院那個女主不是最喜歡,還是《布魯克林》的年輕女主又美又會演。那么小卻充滿靈氣,第二個接戲的女演員差好多,配合這角色,看著這張臉,的確讓人喜歡不起來。我還在納悶長大了要怎么演,原來也是換演員。
片中還提到了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后補。詹一美年輕的時候的確挺美的,也是怦然心動的那種。還有那無處不在的打字機聲音,處處提醒著究竟做錯了什么。嗲!
3、《時空戀旅人》(2013)
爸爸這個角色選的好,魔法部。^_^ 挺溫馨的一部小品,加上了穿越的噱頭。還行吧。
4、《45周年》(2015)
怎么可能贏得過一個一直住在對方心里的女人呢?影片相當平淡,平淡得連吵架都不喧鬧。女主演技相當扎實,只是故事平了一些,又少了一些渲染,感受不到生活的溫度。
如果想明白今天換成是他心里的那個女人一起生活了45年也會如此,也就不需要糾結什么了。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那個,而始終陪伴在身邊的卻習以為常地看不到。但是這45年真真實實陪在他身邊的卻是你,而非那個死去的女人。
5、《NT Live:莫扎特傳》(2017)
相當出彩的一部NT Live。話劇結合歌劇與古典樂,很有電影和音樂劇的即視感!薩列里因妒生恨,一步步設計莫扎特一條線,細數莫扎特的作品,配合薩列里對音樂的旁白解讀為一條線,非常立體地將這位天才的一生展現。相當!相當不錯的一部劇。一部英扎足以。
6、《在云端》(2009)
有一個能說服自己的人是怎么一種感覺?最喜歡的就是用夢想來結束雇傭關系的那段。如果男主不是270天都在云端,如果最終真的用電腦代替了他,那一千萬個里程時間他該如何打發?孤獨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如何與他相處。
7、《莫扎特傳》(1984):5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等。
補功課~1984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莫扎特傳》。那年我剛出生……昨天看到有人評價說NT里的薩列里臺詞太多。那是啊,又要負責旁白,又有獨白,還要串場,解釋莫扎特的音樂……臺詞能不多么……
電影莫扎特在彌留的時候請求薩列里原諒那段看得我鼻子有點酸,說到底心里還是個孩子,渴望被接納被認可。我覺得他的朋友說的對,他更適合市井,他伺候不了那些貴族。薩列里其實是個挺矛盾的角色,一邊嫉妒著莫扎特的才華,一邊又沉醉于他的音樂。這嬉笑怒罵的小子輕輕松松超越了他一直以來的努力,可悲。
8、《愛在日落黃昏時》(2004)
我是不是應該先看上一部……全程對話……我時不時出戲……捂臉……還好只有80分鐘。
9、《雨人》(1988):6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
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有一陣子都是這樣的,講述兩個人之間的情感。所以可能看多了,感受并沒有太濃。
一個兄弟記得對方的所有,而另一個兄弟卻全然沒有印象。不懂為什么最后是那個醫生贏了,弟弟也永遠不會懂哥哥自己的那個世界是怎樣的。可是即便不了解,他還是漸漸產生了依戀。這大概就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情感吧。最喜歡的是ray告訴弟弟他記得弟弟的一切的那段,弟弟以為他們沒有生活在一起過,但只是他不記得了。阿湯哥真是嫩的滴出水來了。
漢斯季默的配樂很舒服,大師的音樂會有機會也要現場親臨感受一下。
10、《匿名者》(2011)
除了莎翁的部分,背景系的內容看著有點亂,摸不著頭腦。和人物關系一樣亂。好奇以前演個劇都是那么high的嗎?舞臺效果和觀眾互動都那么熱烈?23333
11、《堅不可摧》(2014)
三星給最后十幾秒……哎……那個日本軍官演的好差啊,變態夠,狠辣不夠。兩個多小時里竟然沒有哪一段是令人激動的。哎……朱莉不會說故事有點麻煩。
12、《伊麗莎白2:黃金時代》(2007)
哦,小雀斑還來打了回醬油。衣服真是華麗麗的好看啊~做起來著實費功夫,大魔王也是好看啊,霸氣側漏。但是故事講的太淡了,并沒有給大魔王多少發揮的機會。看完電影搜了一下那段歷史,權當補課了。
13、《莎士比亞現場》(2016)
形式相當多樣,音樂劇、話劇、芭蕾舞等等。可見莎翁的作品多么接地氣,兼容于任何一種形式的藝術。很多時候重點并不在我們“有沒有”,而是在于我們如何傳承。看NT的時候對于英國有如此良好的舞臺創作氛圍相當感嘆,旨在于培養青年人對各類劇種的興趣。反觀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加油吧~
14、《不可饒恕》(1992):6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
當壞人變好,也真是蠻要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