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聽說有個話劇《如夢之夢》在巡演,賴聲川導演,胡歌許晴演的,八個小時。
2014年,講的什么故事?輪回?追尋自我真相?很想看啊。算了,在北京呢,遠得很,票又貴,窮學生表示看不起。
2015年,圣誕節(jié)有紀念演出,可是要考試啊。明年吧。來,許個愿,明年圣誕節(jié),北京約。
2016年,圣誕節(jié)來了。怎么辦,人不在北京就算了,關鍵是一票難求啊。能怎么辦,2015年的愿望,2016接著許吧。
2017年,不是圣誕節(jié),不在保利劇院。元宵日在蘇藝,心心念念了幾年,我終于赴了約。
突然被告知能拿到票的那一刻,什么感覺來著,對了,幸福來得太突然。
然后想說說故事里外的他們。
孫強老師,老年五號的扮演者。孫強老師一開口,所謂臺詞功底深厚便具象化了。他用敘述表現(xiàn)五號的憂郁,也僅僅用敘述便抓住觀眾的心。
盧燕奶奶,老年顧香蘭的扮演者。且不說老戲骨臺詞感染力之強,單是以90歲的高齡在舞臺上四個多小時演完臺詞繁多的下本就令人敬佩。她和孫強老師,一個回憶著顧香蘭,一個敘述著五號病人,帶著臺下的我們走進他們如夢般的故事。
胡歌飾演青年時期的五號。上本是五號的故事,所以整個上本幾乎全是胡歌的戲份。舞臺上作為五號病人的胡歌,是能帶給人震撼的胡歌。
穿旗袍的許晴真是美。許晴是法國時期的顧香蘭,最藝術,最瘋狂,最自由,卻依舊是籠子里的最無奈的顧香蘭,是熱烈而孤寂、凄楚而驕傲的顧香蘭。
還有法國的亨利伯爵金士杰。老爺子,藝術家啊。所謂為藝術而活的人。
啊,對,謝幕的時候終于見到了我們賴導。嗯,掌聲的熱烈程度超過給任何一個演員的掌聲那是必然的。
下午一點半進入劇場,最后全本結束走出劇場已是夜里十一點五十。雖說有中場休息有安排用餐時間,但這十個多小時,我?guī)缀跏侨裢度氲健度鐗糁畨簟返墓适轮校谑墙K于明白,什么是一朝入夢不愿醒。如果有機會,愿能再夢一場。
故事之外:胡歌一出場立馬便在匆匆人群中認出了他。為什么?因為氣場啊,因為帥啊。不是說著玩,是真的好帥。雖然我坐在那么遠的三樓,甚至看不清他的立體的五官,但就是有些人的帥無關顏值,氣質使然……說實話,是很激動的。如若不是話劇現(xiàn)場,不是要做個文明觀眾,大約已經(jīng)尖叫出聲了。別見怪,頭次見真人嘛。想我入坑十余年,這會兒才見著真人,也是有夠溫吞了,若是學得來虹橋一姐的勁頭不知道是不是早都能見著他了……